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芍药苷改善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的作用是否与其抑制滑膜组织ROCK/NF-κB信号通路的有关,从而丰富芍药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为芍药苷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也会寻找新型的药物作用靶点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大鼠,适应性饲养7天,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芍药苷高、低剂量组(100、50mg/kg)。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进行造模。采用牛II型胶原(CII)和完全弗氏佐剂(CFA)二次免疫的方法建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模型。筛选成功模型并在二次免疫当天即初次免疫第21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4天。整个实验过程中,每周一次对各组大鼠进食、精神状态、活动量、体重进行监测并记录,用足趾肿胀仪测量大鼠足趾容积、参照关节炎临床评分标准进行关节炎指数评分。初次免疫第35天,给药结束。水合氯醛麻醉大鼠,股动脉取血,留取大鼠双后足踝关节及滑膜组织。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大鼠外周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HE染色,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踝关节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法(IH)检测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p-NF-κB p65和p-MYPT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大鼠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大鼠双后足陆续出现足趾肿胀并伴有关节畸形,关节活动受限,活动量明显减少等症状,且日渐加重;与模型组同期相比,芍药苷治疗组大鼠足趾红肿、活动量减少等情况都有一定的改善,且以芍药苷高剂量组改善更为明显。2.开始给药后,模型组大鼠足趾肿胀程度持续加深,关节炎临床评分继续上升,最高时达到14分;而芍药苷治疗组大鼠踝关节肿胀度显著减轻(P<0.05),关节炎临床评分降低(P<0.05),芍药苷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改善更为明显。3.RIA法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明显偏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芍药苷治疗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4.IH法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p-NF-κB p65、p-MYP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芍药苷治疗组大鼠滑膜中p-NF-κB p65、p-MYP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芍药苷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5.关节病理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踝关节软骨表面光滑,关节腔清晰可见,无炎细胞浸润,无滑膜组织增生和血管翳的生成;模型组大鼠踝关节关节腔模糊,有软骨破坏,滑膜组织明显增厚、有血管翳生成,有大量炎细胞浸润;芍药苷治疗组大鼠滑膜增生、血管翳形成以及软骨破坏明显改善,炎细胞浸润减少,其中芍药苷高剂量组明显优于低剂量组。结论:1.模型组大鼠外周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含量以及滑膜组织中p-NF-κB p65、p-MYP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说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以及p-NF-κB p65、p-MYPT1在RA的发病和疾病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2.芍药苷能有效改善CIA大鼠关节肿胀、滑膜增生、血管翳形成等症状,其免疫抑制的发挥可能与其抑制ROCK的活化进而抑制ROCK/NF-κB信号通路下游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从而影响ROCK/NF-κB信号通路下游的炎症级联反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