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统阐述了商品价值决定的一般理论,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及在新的经济条件下遇到的问题,主要分析了服务产品的市场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决定。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划分,国际服务贸易分为十一大类,各类服务贸易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服务提供部门是否属于生产性部门,是否提供使用价值,是否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是长期困扰经济理论界的基本问题。如果服务产品有价值,其价值是如何决定的?又如何理解服务产品即商品的二因素?本文从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出发,认为服务产品使用价值具有无形性、流动性、不可存储性等特征,服务产品使用价值尽管具有特殊性,但它依然构成服务贸易的对象;服务产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提供这些产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服务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以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基础,由供给价值和需求价值共同确定的;其国际价值是由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在国际市场上同样表现为 供给价值和需求价值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对于不同类型的服务产品而言,其国际价值的决定方式是不同的。本文首先对价值理论的演化过程,特别是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做了详细分析。尽管价值理论自古典经济学开始就成为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而且不同时期的经济学家从各自的社会观和经济观提出了内容各异的价值理论,但科学的价值理论还是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对实物产品的生产活动和价值运动做了充分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体系。马克思以后的新古典经济学基本上抛弃了劳动价值论,是以生产费用、效用、供给和需求构成其价值理论体系。我国经济学界虽然提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且在几次价值理论大讨论中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看法,但基本上是围绕实物产品的价值决定问题展开的。但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进程加快,服务业在一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这样服务产品的价值问题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要求经济理论不断发展,对新的经济现象做出解释。本文在对国际服务贸易界定和分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服务产品的价值决定问题,认为服务产品不仅有价值,而且服务部门的劳动也是生产性劳动,能够<WP=6>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其次本文分析了服务业的发展变化,服务业与物质产品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近年来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变化。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要求对服务贸易的价格决定,即服务产品的国际价值进行分析。服务业部门的多样性及服务产品的复杂性需要对服务部门进行分类,根据不同服务部门的特征确定其价值决定的方式。本文认为服务产品的价值决定具有其特殊性,不同类型的服务产品,其国际价值具有不同的决定方式。最后提出在服务产品市场上国际价值规律发挥作用,通过服务产品生产资源的流动和重新配置,直接影响到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动,并对国际服务贸易的政策取向产生影响。 全文除引言外包括三篇共八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