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和乳酸菌共同作用对酱油风味影响的研究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ason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酱油已成为中国人们必不可少的发酵调味品,其营养风味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酵母菌与乳酸菌均对酱油的营养风味有调节作用,添加酵母对酱油的影响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多菌种共同作用的研究还尚不成熟。将乳酸菌与鲁氏酵母(S)和球拟酵母(T)在酱醪汁中透析培养,并与S酵母、T酵母在酱汁中透析培养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菌种的变化趋势并测定酱汁指标的变化情况。选取风味物质种类较多的实验组,进行酱油发酵验证,测定其酱醪风味物质组分。种曲对酱油后期的发酵影响重大,直接影响酱油的最终品质。研究发现在72小时时种曲孢子数达到1.8×1010个/g,确定为最佳收曲时间。米曲霉3.042中性蛋白酶、偏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的酶活力均在36小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129.375(U/g)、1156.3(U/g)、1131.92(U/g),而糖化酶活在42小时时达到最大值,最大酶活力为1493.49(U/g),但与36小时酶活力1339.42(U/g)相差不大。因此综合考虑确定最佳收曲时间在36小时。酱汁透析培养结果,从菌浓度的变化上分析得出添加乳酸菌前期对酵母菌有促进作用。添加乳酸菌组醇类风味物质虽然较未添加乳酸菌组的醇类风味物质的百分含量有所降低,但是种类上并无减少,酯类风味物质种类有所增加,且总的风味物质的种类也有所增多。根据酱醪汁中风味物质种类的多少挑选出的4组风味较多的实验组,均为添加乳酸菌的实验组。其中第15天添加乳酸菌第30天添加S酵母第45天添加T酵母提高了酱油中特征风味物质乙醇、异戊醇、苯乙醇、苯乙酸、异戊醛、3-甲硫基丙醛、苯甲醛、苯乙醛、2-乙基-6-甲基吡嗪和愈创木酚的含量,且口感和嗅闻两种感官评分均为最高。表明添加乳酸菌可与两种酵母菌共同作用提高酱油的特征风味物质含量,且该组最终风味物质种类为102种,确定第15天添加乳酸菌第30天添加S酵母第45天添加T酵母为最优组合。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一种新的求解无约束优化问题的谱共轭梯度算法.该算法在标准Wolfe线性搜索条件就能满足充分下降性,在标准的Wolfe非精确线搜索下证明新算法的全局收敛性.
目的分析50例后循环缺血病人脑血管造影表现、血管内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5例,梗死组25例,根据造影显示的血管病变情况行选择性动脉溶栓或支架置
探讨了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饼干中铅、砷、铬、镉、铜、锌、铁和锰8种重金属元素的方法。运用微波消解系统对样品进行消解,以铋、锗、钪和铟作为内标物,用ICP-MS
目的观察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11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
以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为例,主要论述了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群建设背景、意义,以及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群建设的主要内容。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系统规划畜牧兽医专业群建设的具体
通过对电场、场强理论的分析,阐述了电捕焦油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对三种电捕焦油器结构的比较,分析了操作中产生故障的原因,指出了解决办法和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初步研究应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茶籽油的工艺,探索在不同时间、压力、温度条件下对茶籽油提取率影响,结果表明,当萃取时间 l.5小时,压力 35MPa,温度55℃,水分3%左右,即可获得90%以上提取
蛋白质对淀粉的粘性有较大的影响作者对各种淀粉进行了测定。比如:分别给支链淀粉含量为98%、50%的淀粉以及100%的支链淀粉含量的上豆淀粉中加入玉米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麦谷蛋白(面
<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老理念和措施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上个世纪末,世界老龄联合会提出了21世纪的养老新理念,开始了从旧的养老理念向新的理念
<正>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David McClelland首次在美国心理学刊物上发表了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测量胜任力素质而非智力》一文[1],正式提出了"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