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当前我国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城市废弃地的存在不但占用了宝贵的城市土地资源,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环境、经济问题。随着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与重视,我国城市废弃地改造项目开始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废弃地开始焕发新生,更新重建后的场地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户外休闲游憩活动的场所,还为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城市风貌的提升做出了贡献。本文以城市废弃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废弃地相关概念的梳理以及整理城市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景观认知与偏好视角的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游憩利用平衡关系研究”(编号:319717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我国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城市废弃地的存在不但占用了宝贵的城市土地资源,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环境、经济问题。随着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与重视,我国城市废弃地改造项目开始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废弃地开始焕发新生,更新重建后的场地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户外休闲游憩活动的场所,还为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城市风貌的提升做出了贡献。本文以城市废弃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废弃地相关概念的梳理以及整理城市废弃地实践项目当中所运用到的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基础理论,探讨将景观生态学和景观公正理论应用于城市废弃地改造的可能性,随后对相关优秀案例进行分析并借鉴其成功经验,同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城市废弃地景观规划设计当中应遵循的设计思路及设计原则,并提出适合我国当前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废弃地景观规划设计改造模式。最后以秦岭违建别墅区为例进行实践,基于场地现状利用GIS技术对场地的地形地貌、水文以及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挖掘现存问题,针对问题,制定相关策略并展开景观规划设计,以期在今后为城市更新进程中存留的城市废弃地的景观改造提供借鉴与参照。具体研究结果:1.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的四大类型特征(工业废弃地、矿区废弃地、垃圾处理场地、违规建设用地)及相关理论的应用,包括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公正等。2.分析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改造典型案例,总结设计亮点并结合秦岭北麓违建别墅区域环境实际特征,提出以河道生态系统重建、植物群落营造、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景观文化体系重建的改造策略。3.基于GIS技术,处理场地范围内的DEM模型以及Globeland30数据,完成场地高程、坡度、坡向、水文以及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制定秦岭违建别墅区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具体方案。4.完成大尺度下的秦岭违建别墅区复耕复绿规划,以及小尺度范围内的景观改造示范区的七大景观功能分区设计。
其他文献
在黄土塬区,水资源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自然资源,地下水更是重要的生产生活水源,在用水结构中占极大比重。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推进和对经济效益的追求,黄土塬区林地面积快速增加,然而高耗水植被的大量覆盖使得土壤深层水分普遍出现干燥化现象,导致地下水补给减少。因此,为了保证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应用,亟需研究该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对潜在地下水补给的影响,以更好的指导区域水资源的规划利用。本研究在黄土高原典型
研究表明声景建设是中国城市公园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提供安静优美的声景是游人对城市公园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尽管目前城市绿地规划越来越关注声景的营建,但是多数规划与设计手段仍然停留在控制噪声层面。由于声景感知并不仅由声音大小决定,同时还受到感知人群的社会学、人口统计学、行为学背景的影响;此外,城市公园的实际使用群体和具有空间特质的声景均需要依托于实际场地中才有代表意义。因此本研究采用了实地问卷调
膨胀土是一种吸水膨胀软化、失水收缩干裂,主要成分由蒙脱石和伊利石构成的特殊土,常给工程建设造成损失。工程中采用石灰、水泥等土壤固化材料对膨胀土进行改良,具有良好的效果,但这些传统的土壤固化材料存在着污染环境、拌合不均匀等问题。因此,寻找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土壤改良材料十分必要。本研究从自然界钟乳石和黄土中钙质结核的形成机理出发,提出了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改良膨胀土的方法,即仿岩溶碳酸氢钙加固土体技术(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同时由于城市生活压力过大也引起居民的身心健康问题,各种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人们迫切需要能够缓解精神压力的有效途径。与自然环境接触对增进健康的益处已得到广泛认可,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居民使用最直接,覆盖面较广的城市绿地,对居民身心恢复的复愈意义不容忽视。因此,本研究以复愈性环境的相关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西安市兴庆宫公园为调研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不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传承和发展农耕文明的要求,对传统农业景观进行探索研究是传承农耕文化的重要途径。《王祯农书》是我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农器图谱》是全书最具特色的篇章,其图文并茂的表达既描绘了传统农具的应用场景,又刻画了农业生产相关的田园风光和饶有趣味的农家生活,为研究乡土景观元素提供了宝贵资料。本研究以《农器图谱》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归纳总结等方法,从“自然景观”、“农业生产景观”、“农民
后工业革命时期人们大量涌入城市寻求美好生活,快速地城市化使得高楼无序蔓延、历史文脉断裂、景观破碎化、生态环境恶化、空气污染、地域景观特色缺失等一系列城市问题接踵而至,同时人们对宜居环境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如何缓解“快节奏”和“慢生活”的矛盾,加强与自然的联系逐渐成为现代城市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土地资源极其短缺的城市高密度区,微型绿道作为连接社区与自然生态的媒介被频繁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快”与“
城市滨水区域建设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在进入现代化社会以后,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景观生态理论的不断发展,滨水景观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也日益重要。如今,滨水景观质量的优劣,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城市经济,文化,环境等多项内容的重要指标。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成为了滨水景观建设的重要推力。在这种形式背景下,为了建设丰富多彩的滨水景观,本文以山西省运城市官道河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景观文化概念与内涵,规
我国正处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当中,随着城镇化率不断攀升,城市人口负荷增加,建设用地日益紧张,城市生态环境也面临严峻的考验。城市公园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具有生态保护、优化环境、休憩娱乐、防灾避难等重要功能,对居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在构建完善的城市公园系统及其评价体系方面尚欠缺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仍需借鉴先进国家的理论知识并不断探索本土化路径。本研究采用了实地调研法调
乡土景观不但有着独特的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景观风貌,而且还包含着当地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人文景观资源,其中绝大部分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乡土景观的开发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乡土景观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的乡土景观应用,能够使得当地旅游文化具备独特的气质,成为撬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点。因此探索乡土景观科学的设计方法、设计内容、遵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全国建设的如火如荼,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开始重视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但由于乡村本身的复杂性和乡村数据可获得性,研究具有一定局限,同时对于乡村旅游景观偏好的研究相对匮乏。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ICT)的不断进步,同时智能设备促进下产生了Web2.0模式。该模式下的用户自主生成内容不仅为乡村旅游相关研究提供了数据来源,同时为精确研究游客景观偏好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