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群对城市公园声景感知与偏好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c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声景建设是中国城市公园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提供安静优美的声景是游人对城市公园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尽管目前城市绿地规划越来越关注声景的营建,但是多数规划与设计手段仍然停留在控制噪声层面。由于声景感知并不仅由声音大小决定,同时还受到感知人群的社会学、人口统计学、行为学背景的影响;此外,城市公园的实际使用群体和具有空间特质的声景均需要依托于实际场地中才有代表意义。因此本研究采用了实地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集2034份有效问卷,评估了我国西安市六个典型公园内人们对22种声音源和整体声景的感知特点,调查不同使用群体对城市公园声景感知的差异。本研究基于因子分析及不同维度的广义线性模型得到如下结果:(1)人工声为目前城市公园主导声,但受访者更喜爱作为非主导声源的自然声;(2)“场地熟悉程度”、“教育和经济状况”、“游憩状况”、“性别”及“所待时长”五类维度属性与声景感知密切相关;(3)年长且对场地熟悉的受访者往往会对公园各类声景敏感度低且满意度高,其中广场舞声和唱歌声会在很大程度上吸引这类群体的注意力;(4)不同“教育和经济状况”的受访者对单一声源的敏感度不同,其中受过高教育和具有经济收入水平的群体对声景质量的要求更高;(5)受访者的“游憩状况”属性对人工声音的感知具有显著性影响但对声景偏好无显著性影响;(6)女性受访者对部分单一声源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较低的容忍度;(7)受访者在公园内“所待时长”越长,将弱化其对消极声音的感知,强化对积极声音的感知,进而喜欢整体声景环境。本研究首次实地调查了城市公园中多类单一声源以及整体声景的感知情况,从社会学、人口统计学、行为学背景中提取出与声景感知有关的五类属性,系统地获得了不同群体对城市公园声景的感知特点。研究结果不仅具有较高的生态效度,同时将有助于城市公园规划者与设计师制定以人为本的声景设计策略,真正实现适应公众对于多样声景的需求与期待,在提升城市公园的社会生态价值的同时增强公众幸福感。
其他文献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产业、生态与文明三个方面与乡村景观的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我国对乡村建设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越来越多学者和景观设计从业人员开始在乡村景观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探究乡村景观的提升及营造方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袁家村为例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景观的提升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乡村振兴与乡村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历经几千年农业发展的中华民族,是当前拥有GIAHS数量最多的国家,但仍有许多有价值的农业系统未得到有效关注与保护,面临着被遗忘、被破坏的威胁。2016年12月,紫阳古茶园入围中国GIAHS遗产名录,证明其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价值,且亟待保护,但学界缺少对其保护利用的相关研究。同时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乡村经济、文化、社会发
坡耕地约占我国总耕地面积的1/3,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干旱缺水导致坡耕地作物产量低而不稳。补充灌溉是作物增产和稳产的重要措施,然而由于地形坡度存在,传统地面灌溉在坡耕地难以实施。喷灌是坡地常用的灌溉方式之一,但存在喷灌水量分布均匀性较差、灌溉水分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为此,融合现代先进的动态水压供水技术,通过试验揭示了动态水压坡地喷灌水量分布特性,在此基础上
曹雪芹用他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掌握的园林知识描绘出了一个“天上人间诸景备”的纸上园林大观园,这座园林汇聚了不同功能、样式、风格、规模的景点,堪称“园林荟萃集合”。圆明园是历经几代皇帝的扩充和修建而成的皇家园林发展到巅峰的典型代表,它代表了当时园林的最高规格,不仅包括了皇帝出游看到的江南水乡也吸收了当时所有的造园特点和造园手法。“寻找大观园园址”一直以来是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在以往的研究中,不管是南北方
相变吸收剂是一类极具节能潜力的CO2吸收剂,但现有胺类相变吸收剂存在富相溶液黏度大、再生效率低的缺陷.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二乙烯三胺咪唑功能化离子液体,将其溶于乙醇-水混合溶剂中,创新性地构建了氨基-唑基双功能离子液体-乙醇-水相变吸收剂用于CO2捕集.[DETAH][Im]-乙醇-H2O相变吸收剂吸收CO2前为均相溶液,而吸收饱和后发生液液相变,CO2产物主要富集于下层水相,当乙醇在混合溶剂中的比
水与生命密切相关,是生命体生存依赖的重要资源,也是生命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的水资源情况不容乐观,虽然水资源占有总量达到全球水资源的6%,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水平只达到现有人口平均水平的25%,中国又是世界用水量最多的国家,所以综合来看缺水情况较为严重。而随着经济发展,中国的用水量逐年增长,水资源短缺与需求量增大的矛盾日益尖锐,因此就迫切需要提高各行业的用水效率。其中,农业用水量占全国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冻土国,冻土面积占国土面积约21.5%,达到了140万km2。冻土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导致水在凝固时体积产生热胀冷缩,对建造在其上的各类建筑安全性造成严重危害。传统的模型无法确切描述水分迁移的过程,对于其微观解释的研究还十分有限,这需要通过研究微尺度下水的输运行为。在微观水输运研究中,水的结构和动力学特性涉及到复杂的物质和能量运输方面,具有许多重要的特征,并且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千百年来的发展中创造了许多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这些农业文化遗产在经济、文化、生态以及景观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然而随着城镇化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乡村逐渐凋敝,地处乡村的农业文化遗产面临着同样的窘境。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以及乡村旅游兴起,乡村农业文化和景观建设发展迎来了重要机遇。各级政府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注重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由于农业文化遗产大多
在木质纤维材料转化为生物质乙醇的过程中,酶水解的成本过高是当前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提高酶水解的效率,提高葡萄糖得率是生物质乙醇生产的研究热点。本文以针叶材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为原料,提取云杉中的半纤维素甘露聚糖进行表征分析,通过真实底物的水解实验,研究了甘露聚糖对商品用二代纤维素酶及其中的重要组成酶组分活性的抑制效果,并探究了化学助剂Tween 80对甘露聚
在黄土塬区,水资源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自然资源,地下水更是重要的生产生活水源,在用水结构中占极大比重。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推进和对经济效益的追求,黄土塬区林地面积快速增加,然而高耗水植被的大量覆盖使得土壤深层水分普遍出现干燥化现象,导致地下水补给减少。因此,为了保证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应用,亟需研究该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对潜在地下水补给的影响,以更好的指导区域水资源的规划利用。本研究在黄土高原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