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胆管癌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是早期诊断困难并且预后不良。本论文前期基于i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和HCS增殖筛选实验发现RPS6在胆管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沉默RPS6能够显著抑制胆管细胞的增殖,有研究发现RPS6在多种肿瘤中异常高表达。鉴于RPS6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体现出潜在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及与胆管癌的关系,将为胆管癌患者的预后评估和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旨在分析RPS6在胆管癌患者组织中表达情况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RPS6调控胆管癌细胞增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利用iTRAQ蛋白质组学鉴定胆管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蛋白谱变化,挑选20个差异蛋白并通过高内涵增殖实验筛选显著抑制胆管癌细胞增殖的基因RPS6。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组织芯片中包含的91例胆管癌患者及31例癌旁组织进行染色,分析RPS6及其磷酸化形式p-RPS6在胆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生存分析。构建慢病毒干扰质粒,通过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验证敲低效果,CCK-8细胞增殖实验验证敲低RPS6对胆管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后利用转录组学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下调RPS6基因后细胞全转录组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利用qRT-PCR验证差异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基于iTRAQ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共检测到786个差异蛋白,增殖筛选实验阳性的实验组基因为RPS6,其增殖抑制倍数达到3.41倍。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及生存分析结果显示RPS6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无显著差异(OS,P=0.131;RFS,P=0.108),而p-RPS6高表达相较于低表达患者总生存期及无复发生存期更短(OS,P=0.018;RFS,P=0.007)。通过CCK-8细胞增殖实验证实敲低RPS6的表达能显著抑制胆管癌细胞RBE和QBC939的增殖。基于转录组学的高通量测序研究策略分析发现RPS6可能调控胆管癌的主要信号通路有DNA replication,Cell Cycle,p53 Signaling pathway,进一步通过qRT-PCR证实敲低RPS6后,MDM2、TP53及CDKN1A基因显著上调,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2、CDK4及CDK6基因表达下调。结论:RPS6及其磷酸化形式p-RPS6在胆管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p-RPS6的高表达与胆管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下调RPS6的表达能够显著抑制胆管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MDM2-p53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周期来影响胆管癌细胞增殖,RPS6可能是胆管癌治疗的潜在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