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端粒(Telome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段特殊序列,主要起保护染色体,防止其发生重组或退变的作用。端粒可随着机体成长、老化过程中细胞生理性分裂而缩短,也可以在一些病理性条件下缩短。现已发现,许多慢性的炎症过程都可以引起端粒的缩短,例如机体老化、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然而,目前尚没有研究将慢性骨髓炎(chronic osteomyelitis,COM)与端粒长度(telomere length,TL)联系起来。COM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尽管COM的治疗已经取得进步,但即便是这些新的强效、广谱的抗生素,以及新的手术方式,仍然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其原因可能与目前对于COM发病机制的研究仍不全面有关。第一章 慢性骨髓炎与端粒长度的相关关系研究研究目的比较COM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leukocyte telomere length,LTL)的差别,探索COM与端粒长度的相关关系。材料与方法1、患者及对照组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间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创伤骨科病房就治的65例COM患者以及于南方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93例正常志愿者。研究取得了受试者或其家属的同意并签署同意书。2、标本提取入院后,第二天早晨抗凝管抽取受试者静脉血2ml,立即用冻存管分装并保存于-80℃。解冻后,Qiagen Blood mini kit提取提纯外周血白细胞DNA。3、检测指标用NanoDrop1000分光光度计测定DNA浓度及纯度,并通过凝胶电泳确定DNA分子的完整性。经确认DNA质量达标后,采用多重实时定量PCR测量端粒相对长度。4、统计方法使用SPSS21.0(Chicago,IL,USA)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均采用平均数士标准差、可信区间、中位数或四分位数进行描述。使用Students 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卡方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进行差异分析。结果COM患者组LTL为5.38±0.39,对照组LTL为5.69±0.44,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将所有受试者按正常对照组LTL分组,较短端粒组的COM 比例高于较长端粒组(P trend<0.001)。男性与女性LTL无明显差别(P=0.025)。LTL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端粒长度与CRP存在相关关系(P=0.018),与IL-6、SAA存在边缘相关关系。结论通过对比COM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LTL,我们发现,COM患者端粒短于健康对照组,COM与较短的LTL存在相关关系。第二章 慢性骨髓炎与端粒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研究目的进一步探索COM与端粒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之间的相关关系。材料与方法1、DNA样本外周血DNA样品与第一章实验相同,来自65例COM患者和93例健康对照者。2、SNP位点挑选我们根据以往研究结果,我们选取了 20个与端粒相关的SNP位点。这些位点在既往的研究中被发现与LTL存在明确的相关性,或与其他炎症性疾病存在明确相关性。3、检测指标使用MassArray基因分型系统对所有受试者的DNA样本进行基因分型。4、统计方法使用SPSS21.0(Chicago,IL,USA)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卡方检验及精确Fisher检验进行计算。结果SNP位点rs10069690与COM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2),根据遗传模型,模型TT+CT/CC及模型CT/CC中,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34,P=0.013)。结论该研究揭示rs10069690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是COM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本研究为COM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