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集与空间信息的图像分割算法研究

来源 :中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cha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像分割是从给定图像中获取到感兴趣的目标或区域的过程,是图像处理和图像分析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一个比较有挑战的难题。目前图像分割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图像分析,医学图像处理,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各领域。图像的分割方法一般可以分为阈值检测法、边缘检测法,区域分割法和特征向量聚类方法。本文主要研究模糊C均值聚类(FCM)算法,它是特征向量聚类方法中研究应用比较广泛的。FCM算法已被证明对图像分割是有效的,它的成功主要是由于对图像的每个像素引入了模糊隶属度。相比硬分割方法,FCM能够保留原始图像的更多信息。但是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在进行图像分割时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难以确定聚类数目、对噪声和异常值敏感、没有充分利用图像的空间信息等等。所以,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在处理噪声图像时的分割效果不尽理想。通过对图像分割的背景研究后,分析研究了各种图像分割方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本文中我们选取了模糊C均值作为文中提出的几种算法的理论基础,针对图像分割的特点和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在图像分割中存在的问题,对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进行了改进和扩展,本文的研究工作如下:(1)由于FCM算法只考虑了图像的像素信息,没有考虑图像的空间信息,导致它对噪声极度敏感,使得FCM算法对噪声图像不能进行很好地分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FCM算法,该算法是通过将图像的空间邻域信息转换为一个新的相似性度量值来实现的。(2)标准的FCM算法必须通过先验知识来估计以确定聚类数目。因此,当聚类的数目没有事先给出时,采用了自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AFCM),将图像的像素分成不均匀的区域。为了得到更有效的分割质量,以自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算法,该算法采用了将图像的空间信息结合到隶属度函数的方法。(3)针对前人提出的一种用于处理噪声图像的模糊聚类图像分割算法(RFCM)进行了改进。由于该算法依旧采用了欧氏距离的计算方法,因此它仍然缺乏对噪声和异常值的抑制能力。因此提出了利用一种基于核函数测量距离的模糊聚类图像分割算法,它进一步扩展了RFCM算法,通过内核的方法将RFCM扩展到相应的KRFCM算法。该算法通过对原始数据空间的鲁棒性的非欧式距离的测量方法来得到新的目标函数。(4)针对阴影C-均值(SCM)算法存在的缺陷—没有充分利用图像像素的空间信息,基于传统的SCM算法,结合图像像素的局部空间信息,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局部空间SCM算法。因为改进的算法考虑了像素的邻域影响,局部空间SCM(LSSCM)算法对噪声具有更好的抑制能力。然而,当图像中的噪声水平很高时,图像中的邻域像素也将具有异常的特征值。因此在局部空间SCM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了非局部空间信息结合SCM的聚类算法。
其他文献
协作通信技术是目前发展迅速而且非常具有潜力的一个新兴技术。协作通信使单天线的移动终端能够共享系统内其他用户的天线,从而实现空间上的分集,有效抵抗衰落效应。但是,在协作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趋成熟,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平台的无线视频传输技术必将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以省科技厅重点项目为依托,利用以ARM微处理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及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数字产品快速广泛传播开来,数字化信息在现代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伴随着数字产品的传播,
回转体工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对回转体工件进行高精度、高效率的检测是一项技术难题。传统的正交三坐标测量机由于测头空间位置不灵活,而且受测量环境的影
虚拟现实的仿真,自诞生之日起就备受关注和应用,而对现实世界中的光影效果的仿真可谓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因为有光,场景就会显得丰富。对虚拟场景中的光影渲染一般采用两种方式
汽车安全车距预警系统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随着立体视觉算法的发展和计算机硬件处理平台速度的提高,立体视觉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越
机器视觉检测技术一般是指利用图像采集设备获取被检测物体的图像并与预先设定的标准对比从而判断被检测物体的质量状况的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准确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各个民用领域,但在其生产及服役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裂纹、分层等缺陷,对系统稳定及安全性能造成影响。空气耦合超声
数字水印技术是信息隐藏技术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是研究如何在不破坏数字载体使用价值的前提下进行水印信息的嵌入,同时不被察觉。数字水印技术因其鲁棒性、不可见性等特点,已
由于业务产生的随机性与突发性,LTE系统各小区间必然会存在负载不均衡现象:在高负载小区中,资源竞争激烈,难以满足用户的QoS需求;而在空闲小区中,无线资源又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