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消费文化与品牌建筑设计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499586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如今的社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从传统的生产型社会转变为消费型社会。消费已不是一般的经济环节,而是融于整个文化体系之中。在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消费文化正在逐步确立其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影响力,并对当代文化的导向和文化的建构产生重大的影响。作为横跨工程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学科,当代建筑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消费文化的影响。因此,探讨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消费文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 品牌建筑是指商家为了拓展市场份额,巩固品牌形象,邀请建筑师为其品牌设计的以销售品牌商品为对象的商业建筑,如体验中心、旗舰店、专营店、连锁店等。它是建筑与商业利益结合的产物,一方面需要通过时尚、生动的建筑语言,诠释品牌文化的内涵,另一方面需要通过营造一种感性的氛围和想象的空间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要和情趣偏好,刺激其消费的欲望。作为当代世界建筑舞台上一个引人注目的建筑现象,品牌建筑不仅带来了新颖的视觉冲击,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建筑在当代消费文化影响下所做出的反应。 本文首先界定了消费文化和品牌文化的概念,并以此作为论文研究的逻辑起点。随后通过分析当代消费文化的特征,并从消费者对品牌消费的行为特点和心理特征出发,归纳出消费文化对品牌建筑的影响,即等级化消费和体验性消费,强调了品牌建筑的符号功能和满足消费主体自我实现的功能。同时,从品牌建筑影响消费者审美取向的角度,分析了品牌建筑对消费社会的反作用,以及品牌建筑师们的商业符号价值。接着从标识性体现、个性化突出、媒介性作用、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四个方面探讨了品牌建筑的设计理念。最后运用建筑符号学、建筑心理学、行为建筑学的观点分析研究国内外优秀品牌建筑实例,从形象、空间功能与布局、表皮、波普化倾向、材质、色彩、光影以及家具及其配置方式八个方面,归纳出品牌建筑的设计原则及方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社会消费结构由温饱型转向小康型。品牌建筑现象也逐渐凸现出来。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当代消费文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探讨品牌建筑的设计理念,并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归纳出品牌建筑的设计手法,希望以此能够对中国的品牌建筑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在肯定消费文化积极影响的同时,本文也深刻思考它所带来的问题,希望以此引起当代建筑师的警惕。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国内外近10年的城市经济学研究和景观照明建设,在前三章分别提出了“城市夜间经济”和“城市夜景经济”两个概念。并对两者的历史、现状、特点和发展方向进行阐述。城
荷兰王国(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简称荷兰(Holland),位于欧洲西部,面积41528 k m2,人口1634万(截至2006年8月),其国土西临北海,境内有莱茵河、马斯河、斯海尔德河三条大河和
本文以实证分析的方式对上海市的内部分离人口进行研究,利用2000年上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以及2005年上海市1%抽样人口调查相关数据,从市域分区和乡(镇、街道)单元两个
学位
随着城市发展建设进程的日益加快,旧城中心区因为城市人口数量和素质的变化、原有城市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原有的城市中心区及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的使用功能发生变化、衰弱或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探索通过基本策略研究这一研究性工作的建立,更好发挥政府在城市重点地区再开发中的作用,指导重点地区再开发的各项具体工作,以促进地区发展目标实现的一种可行
“文化线路”(Cultural Routes)代表了一种影响当前“文化遗产”概念演变和扩展的新思路;作为文化遗产类型的依据,它日益得到承认并在遗产保护的实践中成为指南。然而在理论上,“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城市对投资的激烈竞争,政府致力于构建城市核心竞争力,寻求差异化战略,提升城市品质。但目前部分城市建设走入误区,人们忽视地域性文化的构建,导致城市面貌趋同。
绵阳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比较丰富。随着乡村旅游活动的深入进行,旅游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这就对乡村旅游开发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本论文总结了国内外乡
二十世纪末期以来,全球化和市场化浪潮改变着我们生活世界,建筑信息的共时性和全球性传播交流,极大地加速了信息的共享,建筑界也处在了“地球村”的圈子里。勿庸诲言,我国当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