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跨文化建筑传播现象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qianlan987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末期以来,全球化和市场化浪潮改变着我们生活世界,建筑信息的共时性和全球性传播交流,极大地加速了信息的共享,建筑界也处在了“地球村”的圈子里。勿庸诲言,我国当代建筑设计是伴随着外来传播影响而发展的,有人甚至称为“全球化冲击”。当代建筑发展的另一个现象是建筑商品化转型。要解释当代建筑现象,就必须研究清楚这两个主要问题。因此在消费主义大众文化日盛,信息全球化网络化的语境中,研究当代建筑创新与信息的传播关系应当是建筑学的重要任务。 本文以传播学和跨文化传播理论来研究跨文化建筑现象,目标正是为了探索当代建筑学创新发展的规律,主要研究内容有: 1.运用传播学的理论成果探讨建筑设计的传播过程,传播效果研究,建筑传播的符号特征,传播媒介及建筑媒介环境,建筑传播对建筑发展的正反影响以及建筑传播技巧在建筑实践中的应用;这是建筑传播本体论的建构。 2.运用全球化理论、文化传播理论和跨文化传播理论成果探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建筑传播现象和策略,建构促进文化多元化和具有积极价值的跨文化建筑传播范式;这是认识论的建构。 3.在跨文化建筑传播范式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跨文化传播的背景下跨文化建筑设计思维与评价模式,跨文化建筑设计模式;从而探讨在全球化语境中实现设计创新主体性的因素。这是方法论和价值论的建构. 本文的研究对许多当代建筑传播现象提供了对应的理论答案。这一方面为当代跨文化建筑现象提供了崭新的认知体系,另一方面,对我国建筑在跨文化建筑传播中采取适当策略有参考价值;在设计方法论方面,跨文化建筑设计的思维模式拓宽了设计的方法;在价值论方面,旨在建立科学的跨文化建筑观念,建构跨文化建筑评价的科学体系。
其他文献
为了平衡我国的教育基础资源配置,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国家采取了调整中小学校布规划等方式。学校以县域为单位合并,集中好的教育资源办学,超大规模高中作为其产物不断涌
本文基于国内外近10年的城市经济学研究和景观照明建设,在前三章分别提出了“城市夜间经济”和“城市夜景经济”两个概念。并对两者的历史、现状、特点和发展方向进行阐述。城
荷兰王国(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简称荷兰(Holland),位于欧洲西部,面积41528 k m2,人口1634万(截至2006年8月),其国土西临北海,境内有莱茵河、马斯河、斯海尔德河三条大河和
本文以实证分析的方式对上海市的内部分离人口进行研究,利用2000年上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以及2005年上海市1%抽样人口调查相关数据,从市域分区和乡(镇、街道)单元两个
学位
随着城市发展建设进程的日益加快,旧城中心区因为城市人口数量和素质的变化、原有城市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原有的城市中心区及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的使用功能发生变化、衰弱或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探索通过基本策略研究这一研究性工作的建立,更好发挥政府在城市重点地区再开发中的作用,指导重点地区再开发的各项具体工作,以促进地区发展目标实现的一种可行
“文化线路”(Cultural Routes)代表了一种影响当前“文化遗产”概念演变和扩展的新思路;作为文化遗产类型的依据,它日益得到承认并在遗产保护的实践中成为指南。然而在理论上,“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城市对投资的激烈竞争,政府致力于构建城市核心竞争力,寻求差异化战略,提升城市品质。但目前部分城市建设走入误区,人们忽视地域性文化的构建,导致城市面貌趋同。
绵阳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比较丰富。随着乡村旅游活动的深入进行,旅游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这就对乡村旅游开发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本论文总结了国内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