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某校初中生焦虑、抑郁、人格特征与网络过度使用的关系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guo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济南市某校在校初中生的网络过度使用现状,探究焦虑、抑郁、人格特征和网络过度使用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APIUS),对山东省济南市某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的1216名在校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有无网络过度使用组初中生的人口学特征的差异;并且对网络过度使用组和无网络过度使用组初中生的焦虑、抑郁、精神质、神经质、掩饰性和外倾性的得分进行t检验分析;对两组初中生的焦虑、抑郁、精神质、神经质、掩饰性、外倾性及网络过度使用得分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分析各变量间的相关情况;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对影响初中生网络过度使用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和探究。
  结果:
  1.初中生网络过度使用现状
  本次研究发现,初中生网络过度使用报告率为9.5%(116/1216)。初中男生发生网络过度使用的比例高于初中女生,且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x2=9.019,P=0.003)。不同年级的初中生之间,其网络过度使用的发生率也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x2=27.228,P=0.000)。
  2.有或无网络过度使用的两组初中生焦虑、抑郁及人格特征的比较
  总样本、初中男生和初中女生的数据统计结果均显示:在焦虑、抑郁、精神质、神经质方面,网络过度使用组初中生的得分均高于无网络过度使用组;网络过度使用组初中生在掩饰性维度上的得分较无网络过度使用组的初中生低,且均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1)。在外倾性方面,总样本和初中女生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网络过度使用组学生的得分较无网络过度使用组低;而对于初中男生而言,网络过度使用组学生的外倾性得分较无网络过度使用组高,但两组之间不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
  3.网络过度使用与焦虑、抑郁、人格特征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此次调查发现,总样本、初中男生和初中女生的数据统计结果均显示:与网络过度使用呈正相关关系的变量有焦虑、抑郁、精神质和神经质,且相关程度均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1);与网络过度使用呈负相关关系的变量为掩饰性,且相关程度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1)。总样本和初中女生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网络过度使用与外倾性呈负相关关系,且相关程度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5)。初中男生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网络过度使用与外倾性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5)。
  4.网络过度使用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总样本和初中女生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神经质、精神质及掩饰性是会对网络过度使用产生影响的因素。其中,神经质和精神质是促使其发生网络过度使用的危险性因素,掩饰性是对网络过度使用起保护性作用的因素。初中男生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神经质、精神质、外倾性及掩饰性均是会对网络过度使用产生影响的因素。其中,神经质、精神质与外倾性是促使其发生网络过度使用的危险性因素,掩饰性是对网络过度使用起保护性作用的因素。
  结论:
  1.初中生网络过度使用发生率为9.5%。其中,男生明显高于女生,且初中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发生率也存在差异。
  2.网络过度使用组初中生具有比较明显的焦虑、抑郁、精神质和神经质特征,但掩饰性不明显。
  3.网络过度使用的危险性因素主要有神经质和精神质,而掩饰性则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报纸
期刊
期刊
报纸
期刊
研究背景与目的: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cell lung cancer,NCSLC)患者是异质性很强的群体。对于可切除的ⅢA-N2期NSCLC患者,首选手术切除。然而,纵隔或隆突下淋巴结的受累使这部分患者术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可能性增加,预后差,5年总生存率仅为19-24%。因此,ⅢA-N2期NSCLC患者术后应进行辅助治疗。目前标准的辅助治疗是术后化疗(postopera
目的: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高居第二位、死亡率位居第一的恶性肿瘤。肺癌主要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其中NSCLC的发病率约占肺癌发病率的85%,为肺癌的主要类型。非小细胞肺癌起病十分隐匿,多数到中晚期才被发现确诊,5年生存率较低。临床上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手段非常
会议
目的:研究剖宫产后子宫瘢痕的腔内二维及三维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剖宫产后瘢痕憩室(CSD)形成的危险因素及CSD各参数与异常子宫出血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161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经阴道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并详细记录观察结果。根据瘢痕愈合情况分为瘢痕完整组1091例,瘢痕憩室组519例,比较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