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放疗对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作用的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
  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cell lung cancer,NCSLC)患者是异质性很强的群体。对于可切除的ⅢA-N2期NSCLC患者,首选手术切除。然而,纵隔或隆突下淋巴结的受累使这部分患者术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可能性增加,预后差,5年总生存率仅为19-24%。因此,ⅢA-N2期NSCLC患者术后应进行辅助治疗。目前标准的辅助治疗是术后化疗(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POCT)。作为局部治疗的直接载体,术后放疗(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PORT)是辅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被认为可以降低ⅢA-N2期NSCLC的局部复发风险,然而,这种局部无病的获益能否转化为整体生存的获益,在当前阶段尚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PORT对ⅢA-N2期NSCLC生存的作用。
  研究方法:
  本研究共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检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the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收集2010-2015年接受术后化疗的ⅢA-N2期NSCL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数据,并将其分为术后化放疗组(postoperative chemoradiotherapy,POCRT)和术后化疗组。皮尔森卡方检验用于基线比较,倾向性匹配分析(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用于病例匹配和基线校正。单因素及多变量Cox比例危险回归模型用于筛选对预后有影响的独立预后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用于评估PORT对接受辅助化疗的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及肿瘤特异性生存(cancer special survival,CSS)的影响。
  为行进一步验证,第二部分收集山东省肿瘤医院接受PORT的ⅢA-N2期NSCLC患者的临床与随访数据,并增加淋巴结状态相关变量及DFS的随访数据。采用与第一部分类似的统计学方法以评估PORT对OS及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影响,并验证及筛选受益亚组。
  研究结果:
  从SEER数据库中共确定了1857例ⅢA-N2期NSCLC病例,其中1005例(54.1%)接受了POCRT,而852例(45.9%)只接受POCT。原发部位(p=0.011)、阳性淋巴结个数(numberofpositivelymphnodes,PLN,p=0.003)和手术方式(p=0.002)共3个变量失衡。PSM后共828对,1656例病例,基线较前平衡。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60岁、T3期及PLN≥5为预后危险因素(p均<0.05)。PORT与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0.191,0.148)。POCRT组与POCT组的OS(48vs44个月,p=0.365)及CSS无显著差异(57vs50个月,p=0.333)。但PORT可改善PLN≥5的患者的生存(p=0.021,p=0.070)。随着T分期的增加,PORT为病例带来的生存获益也显著增加。
  在第二部分,共纳入249例患者,其中179例(71.9%)接受POCT,而70例(28.1%)接受POCRT。PORT是与OS(HR0.550,95%CI0.352-0.860,p=0.009)及DFS(HR0.613,95%CI0.428-0.878,p=0.008)改善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PORT为ⅢA-N2期肺癌患者带来显著OS和DFS获益(p=0.009,0.042)。针对淋巴结状态,PORT可改善PLN≥3及N2PLN≥2患者的OS及DFS(p均<0.05)。PORT对T2及T3期患者有积极影响。
  研究结论:
  综合两部分研究,我们认为对于接受辅助化疗的ⅢA-N2期NSCLC患者,PORT可显著改善整体患者的DFS,对OS的积极作用适用于特定亚组。随着T分期的升级,ⅢA-N2期NSCLC患者从PORT中获益的可能性增加。T2及T3期患者是PORT的受益亚组。淋巴结状态是重要的预后因素。PLN≥3及N2PLN≥2是可通过PORT获益的优势亚组。
其他文献
期刊
背景:胶质母细胞瘤(Glioma)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胶质瘤以术后易复发、进展迅速、化疗药物不敏感为发病特点。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进展,胶质瘤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的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其中对IDH、1p/19q片段缺失、H3Lys27突变以及RELA融合等众多分子的发现,将有助于脑部肿瘤的诊断、分级和治疗。目前治疗胶质瘤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子靶向治
目的  比较绝经前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和非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女性血清雌激素和骨代谢生化指标水平的差异,探究雌激素和骨代谢生化指标在PF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寻找该疾病早期诊断、预防、治疗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方法  选择2019年3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期间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妇科就诊或住院的90例PFD患者为PFD组,分为绝经前PFD组40例、绝经后PFD组50例,各组按疾
背景: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全球第八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第六大最常见的死因的癌症。在我国,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ESCC)最为常见,约占EC总数的90%。目前,同步放化疗(Chemoradiotherapy,CRT)和新辅助放化疗已成为局部晚期ESCC的标准治疗模式。淋巴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其中的一个组成成分
学位
期刊
报纸
期刊
期刊
报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