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得克隆(Dechlorane Plus, DP)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具生物富集性、以空气和水为介质传播、使用量巨大的氯代阻燃剂。但关于得克隆的毒理学研究非常有限,急需对得克隆的毒理学性质及生物毒性作用机制等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对这种日益增加的阻燃剂进行有效的生态风险评估。本论文以水生模式动物斑马鱼为材料,分别研究了DP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效应和对斑马鱼成鱼的亚急性毒性效应,并对目前环境中的DP浓度进行了生物毒性风险评估。在DP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中,分别采用丙酮、乙醇和二甲基亚砜为助溶剂,进行DP的暴露处理。结果表明,在丙酮助溶的DP暴露处理组中,脊柱弯曲率、心包囊肿率和致畸率均表现出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但在三种助溶的DP暴露处理组中,死亡率均无显著性变化;与乙醇和二甲基亚砜相比,丙酮作为助溶剂,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作用最小。在DP对斑马鱼成鱼的亚急性毒性效应研究中发现,对6月龄成年斑马鱼采用不同浓度的DP口服暴露处理7天后,DP可在斑马鱼体内蓄积,并且顺反比(fsyn)降低,提示顺式和反式得克隆在体内可能存在不同代谢途径;在处理28天内,随DP暴露浓度的增大,SOD酶活性与空白对照相比均发生显著性上调,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表明DP可以引起体内超氧自由基的增加,进而刺激SOD酶活性的升高;在暴露剂量为7.5 mg DP/g体重,暴露时间为7、14和28天的DP处理组中,均发现斑马鱼肠组织细胞凋亡现象,且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的程度加大;在基因表达方面,sod基因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和bcl2)的表达随DP暴露浓度和时间的不同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另外,本研究中DP能够引起斑马鱼产生有效生物学效应的最小浓度远远高于目前环境介质或生物体内积累的DP值,因此推测,在目前的状况下,DP的生物风险较低或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