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盾构隧道纵向变形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guo1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地铁与市政工程建设的发展,由盾构隧道纵向变形产生的问题逐渐突出,目前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纵向沉降与环向接缝变形两个方面。传统的“点式”传感技术还难以全面监测隧道结构的变形分布,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盾构隧道纵向变形监测方法。   本文介绍了光纤传感技术的特点与优势,描述了几种典型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并探讨了光纤传感器的封装与布设方法;继而重点研究了基于PPP-BOTDA技术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应变测量精度,相应提出了一些改善方法,并引进了一种新型应变增敏光纤,当增敏系数η=4时精度可提高至±5με;随后研究并对比了几种光纤传感器的温度传感特性,提出了相应的温度补偿方法,并在新型应变增敏光纤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温度自补偿模型;同时,针对实际工程使用环境进行了一系列光纤传感器的长期性能试验,从传感器本身及封装与安装工艺两方面探讨了其可靠性与稳定性问题。   本文从盾构隧道纵向变形成因机理出发,对其纵向变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文中采用纵向等效连续化模型与弹性地基理论建立了几种隧道纵向沉降与结构应变分布之间的关系,并引入地层约束影响系数λ来考虑隧道结构与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在管片接头端面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隧道环向接缝变形与分布式应变之间的关系。   最后以南京地铁一号线某段隧道为原型按1:8比例进行了混凝土隧道模型试验,管片拼装完成后将盾构隧道模型埋入某填充粉质粘土的模型箱中来模拟实际隧道与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在隧道管片内表面布设分布式光纤传感器与传统点式位移计以研究隧道结构在局部均匀荷载作用下的纵向变形性能。试验结果显示,隧道各环项部位移明显大于底部位移,约为底部的3倍,且存在明显的横向变形,说明隧道结构在纵向荷载作用下变形包括两部分:隧道结构的环向变形与结构整体沉降;应变分布测量值能真实反映隧道结构纵向变形的发展规律,在80~110中kN范围内出现转折点Ⅰ与Ⅱ,可据此评估结构的损伤程度;且基于链杆法与共轭梁法的隧道结构纵向沉降计算值与测量值也十分接近,有着相似的发展规律,其中60%的数据偏差小于10%,充分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有效性。环向接缝转角的计算值与隧道应变分布有着相似的发展规律,当环向接缝转角不满足防水要求限值[θ]时,隧道该区域对应会出现诸如裂缝一般的结构损伤。此外,连接螺栓的工作状态也可作为隧道结构损伤的一种评价指标。
其他文献
冻结壁设计及其安全稳定性分析是深厚表土层中冻结法凿井的关键环节,其前提是掌握冻结壁的力学特性,而研究冻结壁的形成过程是掌握其力学特性的基础。冻结壁的形成是温度场、水
水泥生产具有严重的高耗能和高污染问题,另外我国每年产生大量工业废渣得不到充分利用,利用工业废渣赤泥制备地聚合物材料部分替代水泥,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
层状岩体卸荷条件下的各向异性规律对于指导工程设计、施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含显著平行、垂直层理的宜昌砂岩加载、卸载破坏的研究表明:回弹值、纵波波速与岩石强度存在
埋地管道抗震分析方法的研究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长距离埋地管道在地震作用下,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形而发生破坏。目前关于埋地管道地震动力反应的计算已经有了很多研究
本文以锦屏一级水电站泄洪洞出口覆盖层边坡为研究对象,对其开挖稳定性进行三维数值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治措施,并对开挖支护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主要内容如下:(1)广泛收
盾构隧道开挖面的失稳现象主要体现在盾构机刀盘支护应力在低于某一值时开挖面会产生水平突变破坏,并将该值定义为开挖面的极限支护应力。本文以徐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彭城广
大底盘双塔连体高层建筑是一种新兴的结构形式,属于复杂高层结构体系。由于连体的存在,此类结构具有较强的空间耦联作用,使其动力特性和破坏形式异于普通单塔高层建筑,因此,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人类向水体中排入了大量的含氮、磷的污染物质,大大加速自然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造成水体中藻类疯长,“水华”爆发日益频繁,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目前水
随着城市建设和城市轨道交通不断地发展,在既有轻轨旁边开挖基坑的情况越来越多。本文依托邻近轻轨高架桥的老浦片基坑工程,将基坑支护结构、轻轨高架承台及其下部桩基和土体
中小学校建筑的安全性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人身安全,而我国现有的大量中小学校建筑经过几十年的使用,建筑构件可能受到损坏,还有一部分既有建筑已经达不到现行规范的要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