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超声辐照去除蛋白核小球藻优化工况及其机理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uiyigjg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人类向水体中排入了大量的含氮、磷的污染物质,大大加速自然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造成水体中藻类疯长,“水华”爆发日益频繁,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目前水体藻类的控制方法有很多种,但是由于各种方法的技术上限制,在安全性、经济性和除藻效率等方面并不能满足要求。超声波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除藻手段,被称为环境友好技术,具有操作条件温和、适用范围广泛、可以单独或与其它水处理技术联合使用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整个三峡库区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以绿藻的种类数最多,位居首位。蛋白核小球藻是绿藻中较常见,易形成水华的典型种类。目前,运用超声波技术去除和抑制微囊藻、螺旋藻等蓝藻的研究较为广泛,对于超声辐照去除蛋白核小球藻的研究还比较少。  本文首先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超声频率、超声功率和超声辐照时间三个控制参数对超声波去除蛋白核小球藻的影响,选定合适的范围作进一步试验;然后用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三个控制参数的最佳值,为超声波应用于水体中控制蛋白核小球藻水华提供理论基础。根据实验结果,得到如下结论:  (1)通过超声辐照去除蛋白核小球藻对叶绿素a的单因素分析,藻细胞去除效果随着超声频率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在80kHz左右出现最优值。超声功率的提高可以提高去除较果。5min后增加辐照时间对去除效果无明显影响。  (2)采用响应面法中的CCD模型研究超声辐照去除蛋白核小球藻的优化超声频率、超声功率及辐超时间,以叶绿素a去除率为响应值建立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肯有高度显著性(P<0.0001),R2=0.9987,且失拟项不显著,回归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性良好。超声频率、超声功率和辐照时间以及三者的交互作用对处理效果均有显著影响。  (3)对应藻密度107个/ml,超声功率选取100W时,优选超声频率为77kHz,辐照时间为7.0min,叶绿素a去除率达到60%以上。  (4)因为藻细胞具有自身保护机制,可以抵御外部损伤,所以空化作用产生的羟基自由基不是对超声辐照去除蛋白核小球藻的最主要机理。
其他文献
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沉积与构造作用,天然地基与边坡是成层土所组成的具有各向异性与非均质性的土体。土层力学特性受到综合因素的影响,其中土层界面的接触与摩擦效应是一个重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开始向地下空间扩展,而桥梁建设开始向宽阔水域、外海方向延伸。大型沉井作为一种重要的地下结构和深埋基础形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诸
在混凝土破坏过程试验研究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各种静荷载组合和疲劳条件下的破坏机理研究。对试件表面裂纹动态演化过程和破坏后裂纹表面形态特征已有许多研究成果,但无法实
冻结壁设计及其安全稳定性分析是深厚表土层中冻结法凿井的关键环节,其前提是掌握冻结壁的力学特性,而研究冻结壁的形成过程是掌握其力学特性的基础。冻结壁的形成是温度场、水
水泥生产具有严重的高耗能和高污染问题,另外我国每年产生大量工业废渣得不到充分利用,利用工业废渣赤泥制备地聚合物材料部分替代水泥,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
层状岩体卸荷条件下的各向异性规律对于指导工程设计、施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含显著平行、垂直层理的宜昌砂岩加载、卸载破坏的研究表明:回弹值、纵波波速与岩石强度存在
埋地管道抗震分析方法的研究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长距离埋地管道在地震作用下,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形而发生破坏。目前关于埋地管道地震动力反应的计算已经有了很多研究
本文以锦屏一级水电站泄洪洞出口覆盖层边坡为研究对象,对其开挖稳定性进行三维数值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治措施,并对开挖支护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主要内容如下:(1)广泛收
盾构隧道开挖面的失稳现象主要体现在盾构机刀盘支护应力在低于某一值时开挖面会产生水平突变破坏,并将该值定义为开挖面的极限支护应力。本文以徐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彭城广
大底盘双塔连体高层建筑是一种新兴的结构形式,属于复杂高层结构体系。由于连体的存在,此类结构具有较强的空间耦联作用,使其动力特性和破坏形式异于普通单塔高层建筑,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