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外语学习的发展阶段中,学习者在使用目标语言时难免会犯各种语言错误。纠正性反馈不仅是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有效工具,而且对于学生语言的输入与输出有着深刻的影响。教师对于纠正性反馈的信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课堂纠错实践和师生互动,这两者恰与学生的二语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教师纠正性反馈信念、实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国内外在教师纠正性反馈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方面都已取得相当的成就,然而,对于教师纠正性反馈信念与课堂实践的潜藏关系的研究并不多,把英语职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的更是少之又少。鉴于此,本研究参照Lyster and Ranta(1997)纠正性反馈分类框架,基于相关的理论与研究,探究职前英语教师纠正性反馈信念与课堂实践的现状,旨在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加深对教师潜藏思维的理解并为教学实践与教师培训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本研究采取个案研究的方式,以华中师范大学4名英语教育硕士职前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半结构化访谈、课堂观察及刺激回忆的质性分析原理,目的在于探明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职前英语教师对纠正性反馈持有何种信念?(2)职前英语教师的实际课堂纠正性反馈行为是怎样的?(3)职前英语教师纠正性反馈信念与其课堂实践两者关系如何呈一致或不一致?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1)教师的纠正性反馈信念既有相同也有相异之处:1)纠错效用:所有教师都认为纠正性反馈对于促进学生二语发展至关重要。此外,大多数教师会考虑错误是否与教学重点相关、时间限制、活动类型等因素决定是否纠错;2)纠错类型:所有教师都会关注语音错误、词汇错误和语法错误,但其着重点不同;3)纠错时机:大多数教师认为延迟纠错比及时纠错更有效果;4)纠错主体:所有教师都认为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成为纠错主体;5)纠错策略:大多数教师认为重铸和重复更有效果,请求澄清和元语言反馈较难实施。(2)教师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以提供纠正性反馈,部分教师将不同策略结合使用。其中,重铸使用率最高,重复其次,直接纠错、引导、请求澄清和元语言反馈所占比例较少。(3)教师的信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课堂实践从而保持一致,但同时也存在不一致的现象。不一致揭示了教师对于纠正性反馈认识的模糊性、信念间的内部冲突、学生的需求与回应、课堂生成性因素、实习导师影响以及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或考试的关注度限制其课堂实践。基于以上发现,本研究最后就如何优化职前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提出以下建议:(1)职前英语教师需要对纠正性反馈有清晰的系统化认知,并且了解学生的纠错需求与偏好,从而根据其实际情况灵活地最佳方法以促进其二语能力发展;(2)教师教育者以及校内外指导教师应完善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和培训项目,并努力为其提供参与教学实践的机会;(3)教学研究者应调查职前英语教师的信念及实践发展现状,研发出纠正性反馈培训的系列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