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宫颈癌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预后差,其发生受遗传和生活因素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288,000名女性死于宫颈癌,在中国每年约有135,000名新发病例,占全球的1/3。目前宫颈癌的治疗还是以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和外科手术疗法为主,但是整体费用高且治愈率低,给大多患者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和低质量的生活。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获得适应症新药,或者用于诊断和预后的标志物。目前,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宫颈癌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预后差,其发生受遗传和生活因素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288,000名女性死于宫颈癌,在中国每年约有135,000名新发病例,占全球的1/3。目前宫颈癌的治疗还是以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和外科手术疗法为主,但是整体费用高且治愈率低,给大多患者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和低质量的生活。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获得适应症新药,或者用于诊断和预后的标志物。目前,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治疗肿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在配合放、化疗的增效减毒,术后防止肿瘤转移复发和晚期肿瘤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等方面皆有较成功的临床案例。肿节风(Sarcandrae Herba SH)是一味治疗风湿痹痛的药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一直以来用于血热发疹、疮疡肿毒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肿节风具有抗肿瘤和调节机体免疫的作用,目前被开发成多种剂型,比如草珊瑚含片,用以疏风清热,消肿止痛,清利咽喉;肿节风注射液,广泛用于临床辅助治疗宫颈癌、直肠癌和食管癌等效果显著。但是肿节风中的具体抗癌活性成分不明,涉及的靶点和信号通路未被深入研究,本项目基于这些问题展开研究,以期有新的发现。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挖掘肿节风的抗宫颈癌活性成分,并借助生信工具探索该成分体外调控的信号通路和涉及的靶点,并通过实验验证分析正负性调节关系。方法:网络药理学实验:基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和治疗多靶点的特性,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肿节风活性成分对宫颈癌细胞的体外作用。在数据库中搜索与肿节风相关的化学成分和信号靶点获得肿节风的信息;下载Uni Prot数据库的ID号并通过Perl代码转换整个文档,并评估药物与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在疾病相关数据库中搜索相关术语“宫颈癌”以识别疾病相关基因,消除重复和假阳性基因后,将它们与抗宫颈癌潜在靶标相匹配以找到共同作用靶标;用STRING数据库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将文件中的节点1、节点2和综合结合紧密度得分数据放入Cytoscape中以绘制交互网络图,根据统计工具的样式(Cytoscape→工具→网络分析器→分析→根据统计生成样式)控制节点大小和颜色设置以反映相互关联程度来确定hub基因。细胞实验:通过MTT,FACS,Western blotting,Ed U,Transwell,q RT-PCR和划痕实验等方法,体外研究肿节风活性成分对宫颈癌细胞的调控机制和涉及靶点之间的作用。结果:网络药理学实验:通过网络药理学结果分析证明槲皮素作为肿节风的有效成分之一,可能发挥了主要的抗肿瘤作用,获得的靶点网络作用图显示结节EGFR为hub基因(在基因表达网络中有较高的连接度),表明EGFR在槲皮素诱导的体外抗宫颈癌活性中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细胞实验:结合MTT,FACS,Western blotting,Ed U,Transwell,q RT-PCR和划痕实验等方法验证,结果显示槲皮素可降低宫颈癌细胞的活力,导致细胞的G2/M期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我们选择EGFR的Tyr-1068磷酸化位点和所对应的下游靶点ERK参与研究,发现这两种激酶明显被槲皮素激活。此外,EGFR的抑制剂Afatinib和ERK的抑制剂U0126都进一步诱导宫颈癌细胞活性降低、周期阻滞和凋亡增加。因此,我们的结果首次证明槲皮素激活EGFR和ERK可以抵抗槲皮素诱导的抗宫颈癌细胞活性。结论:本研究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槲皮素是肿节风的活性成分之一,可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槲皮素可以显著抑制宫颈癌细胞的活力,促进G2/M期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但是EGFR和ERK的抑制剂均能增强槲皮素诱导的体外抗肿瘤作用,表明EGFR和ERK的激活在槲皮素诱导的体外抗宫颈癌活性中起抵抗作用,同时也证明了阿法替尼(Afatinib)与槲皮素的协同抗宫颈癌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研究清肺活血方干预AECOPD痰热壅肺证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与脉图的临床疗效。同时与西医内科基础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探讨其作用机制,并对该方的安全性与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分析,发挥中医药治疗AECOPD的优势。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于云南省中医医院急诊科及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72例(其中各组分别考虑20%的脱落病例),将符合A
目的:观察封髓丹加味联合红蓝光治疗虚火上炎证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情绪变化,对比该疾病在影响男性女性情绪方面的差别。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玫瑰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封髓丹加味联合红蓝光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硝唑凝胶联合红蓝光治疗。分别记录每例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4周、6周、8周后症状、体征评分(见附表1),真菌镜检下是否存在毛囊虫,皮肤镜下皮损情况,并填写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的相关性,探索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分析不同证型的动脉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及左心室肥厚情况,同时分析可能影响因素,以期为中医辨证及中医药防治老年高血压病
目的:通过观察解郁清利汤对女性劳淋兼抑郁质患者的疗效,初步探讨解郁清利汤对抑郁质劳淋患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劳淋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有益的思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69例中医辨证为劳淋的女性患者分为两个组,即对照组与治疗组。除常规西药治疗外,治疗组还加用解郁清利汤;对照组则使用低剂量长程抗生素治疗,不予中药等其他治疗方式干预。在治疗的过程中,记录
目的:观察生脉定心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冠心病(CHD)室性早搏(PVB)的临床疗效性及安全性,丰富临床用药。方法:按研究方案要求选取72例病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冠心病常规治疗加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组予冠心病常规治疗加生脉定心汤,两组均服药14天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单项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室性早搏次数、SDNN、PNN50、r MSSD、SDNNindex以及各项安全指
目的:观察柴泻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餐后不适综合征(PDS)脾虚气滞型的临床疗效、停药后复发情况和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丰富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FD-PDS)的临床依据。方法:将72例辨证为脾虚气滞型FD-PDS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成两组,莫沙必利组36例,柴泻组36例。莫沙必利组内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柴泻组内服柴泻汤,两组均服药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单项症状积分、临床
目的:探讨健脾益肾降浊汤对糖尿病肾病Ⅳ期脾肾气虚湿热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对血清中脂联素浓度的影响,来探讨“健脾益肾降浊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肾病Ⅳ期脾肾气虚湿热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试验组予常规治疗+健脾益肾降浊汤。疗程为8周。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2.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
目的:本论文对三果汤(Triphala,THL)组方余甘子、诃子、毛诃子及三果汤冻干粉中没食子酸、柯里拉京、鞣花酸进行含量测定;采用细胞及动物实验系统评价藏药三果汤通过调控胰岛旁分泌因子胰岛素(Insulin,INS)、胰高血糖素(Glucagon,GC)、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的分泌,调节糖尿病状况下胰岛β细胞的功能,为防治糖尿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HPLC测定藏药三果
目的:观察原络配穴法(The original collaterals and acupoints method)对中风病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予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患者分为两组(各36例),均进行基础及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原络配穴法行针刺治疗,每次30分钟,每天1次,每周治疗5天,共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下肢徒手肌力评定、Brunnst
目的本课题欲探究一种能够使患者在接受医治时更舒适的治疗方式,将使用筋针疗法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并探寻一种安全并且患者易接受的治疗方法,为中医筋针疗法配合推拿手法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符合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纳入标准的病例分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筋针疗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36例仅采用推拿手法治疗。最终比对治疗前后两组VAS疼痛评分及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