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驾驶风格和未来工况的电动汽车可达性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taixiao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电动汽车因其污染小的优势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虽然最近几年我国的电动汽车销量不断增长,但是“里程焦虑”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欲望的重要因素,因此解决这一出行难题对于电动汽车的推广和用户体验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电动汽车的可达性这一课题,从电动汽车的能耗入手,就驾驶风格和工况对能耗的影响、电动的可达性判断和城市可达性地图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筛选和构造出需要的特征数据。为了方便分析,先把行驶数据划分成单次行程数据,对整车SOC和已行驶里程进行插值处理,得到更精确的表达。又把单次出行数据划分为150s的工况片段,构造出工况片段的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能耗等特征。然后,研究了电动汽车在不同驾驶风格和速度下的能耗。针对驾驶风格识别问题,先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工况片段数据聚类,聚类出4种交通工况,然后在每类交通工况下再进行聚类,得到激进、一般、保守3种驾驶风格,弥补了以往驾驶风格研究忽略交通工况影响的缺点。结果表明,电动汽车能耗同时受到驾驶风格和交通工况的影响,其中主要受到交通工况的影响。为了得到更细致的能耗关系,行驶工况不按照交通工况分为4类,而是按照平均速度划分,这样得到电动汽车在不同驾驶风格和速度下的能耗。最后,研究了电动汽车的可达性,并生成可达性地图。通过高德地图的路径规划API,获得导航路线的导航信息,包括各路段的距离、耗时,计算出平均速度,从而得到各路段的能耗。计算导航路线消耗的总电量,和当前汽车可用电量对比便可判断能否到达。用10位驾驶员的行驶数据做测试,证明了可达性判断的准确性。以深圳市为例,采用栅格化的方法生成了深圳市的可达性地图。对于缓解用户里程焦虑,可达性是一个比续驶里程更好的指标,解决了续驶里程的两大缺点:第一,续驶里程无法反映出行路线复杂多变的能耗情况,结果必然存在误差。第二,续驶里程不会因出行路线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可达性地图能更好的增强用户的使用信心,缓解里程焦虑。
其他文献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目标,氢能源被认为是实现该目标的最终解决方案。基于多孔载体的乙醇水蒸气催化重整制氢技术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有望小型化和即时化的制氢技术。多孔载体和催化剂性质及其相互关系是影响乙醇水蒸气催化重整制氢性能的关键。SiC多孔陶瓷由于其优异的耐腐蚀、耐高温、力学性能及孔通道可设计性,是乙醇水蒸气重整高温环境下理想的催化剂载体和反应微通道。但SiC多孔陶瓷因其内孔表面特征及
在我国工业化脚步不断加快的同时,环境也遭受着日益的严重侵蚀,其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尤为显著,如雾霾、光化学烟雾等,除此之外VOCs还会对人体器官和神经系统造成威胁。工业源作为VOCs的主要排放源,存在着监测体系、标准体系不完善,生产技术、工艺及设备落后的问题。在国务院于2018年印发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着重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绿色发展,深化工业污
停车场自动泊车AGV的应用可以节省车主停取车的时间,提高停车场的运行效率。文章源于工程项目,为提高泊车AGV安全性,使用安全裕度层和动态障碍物层对地图进行改进,进而影响路径规划。改进方法不限于特定环境和机器人类型,对其他移动机器人也适用,文章主要内容如下:(1)在全局路径规划中,为了使自动泊车AGV远离静态障碍物的同时尽可能规划较短路径,提出了安全裕度层的概念。安全裕度层为多层代价地图中的一层功能
声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可被用来为低功耗微型化设备提供能量,但是由于声音本身具有功率密度低、频率范围广等特点,将其转化为可利用的能源还存在一些难题。因此本文针对声能采集技术中声能密度低、采集频率窄等问题开展研究,通过设计多频可调的能量聚集放大结构和机电转换装置,将声能转化为电能。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建立了圆柱-方形腔有限元仿真模型,利用Helmholtz谐振腔声压放大理论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石墨烯巨大的比表面积以及超高的电导率使其在柔性储能器件中的应用与研究中备受关注。然而,在组装成宏观薄膜的过程中,石墨烯之间的紧密堆积使薄膜材料的比表面积衰减严重,从而使电极无法发挥出预期的电化学性能。与赝电容材料复合不仅能增加薄膜材料的比表面积,还能为其提供丰富的储能位点,是提升石墨烯基薄膜电化学性能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该策略往往会导致电极表现出较低的质量比电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难以满
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可直接成形零部件的新型制造技术,被认为是决定未来经济的十二大颠覆技术之一,是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基石。激光增材制造因独特的“逐层制造”加工方式,使得材料的微观组织呈显著的异质性,宏观力学表现出各向异性。深入研究增材制造独特的微观组织与变形不均匀性的相互作用机理是理解增材制造材料变形行为、优化制造工艺、提高材料整体性能的关键。本研究采用微观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结合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对
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低成本、高产量的卷对卷生产工艺制造轻质、柔性器件的优势。在过去的30年里,世界范围内广泛的研究工作致力于理解和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其中包括:有机材料的设计,器件工艺的优化及器件效率的理论计算等。目前,随着非富勒烯有机受体的发展,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已获得巨大突破,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已超过18%,而全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也达到15%以上,显示有机太阳能电池有着广大
由于开关磁阻电机(SRM)在电机结构上存在物理构造简单、材料坚固可靠、所需制造成本较低等优良特性,而且其在工作性能上也拥有较大的起动转矩和调速效果优良等特点,使得SRM被认为是可以在未来的电机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并具备极强竞争力的调速电动机。但正是由于其简单的双凸极结构,使得SRM在转动过程中出现了转矩脉动剧烈的现象;而且当SRM运行至电流换相重叠区,由于导通相电流峰值过高,会出现绕组铜耗较大、效率
活性碳纤维(ACF)作为新一代的高性能吸附材料,由于吸附性能优异、吸附速率快、比表面积大、纤维直径小和易于加工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吸附、电池电极、有害气体去除和环境净化等领域。近些年来,关于ACF的功能化修饰与调控(构建层次孔结构、负载金属纳米粒子、改性表面官能团)及其在电化学和挥发性有机气体(VOCs)吸附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与焦点。本课题以廉价的乙烯焦油为原料,采用金属盐原位复合的方式调
在炼铁工艺流程中,贫矿需经过高温烧结、破碎及冷却等环节,才能用于高炉冶炼。其中,冷却过程作为重要环节之一,性能优良的冷却工艺对高温烧结矿冷却效果至关重要。目前主流的高温烧结矿冷却工艺分为两类,即环冷工艺和立冷工艺。环冷工艺采用交叉流冷却形式,存在漏风率高、热交换效率低等问题;传统立式冷却工艺采用逆流冷却形式,虽然提高了热交换效率,但因其料层过高,容易造成冷却装备风道堵塞,导致高温烧结矿冷却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