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益生菌及银耳孢子发酵物对猪肠道硬壁门菌和拟干门菌、脂肪沉积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极其作用机理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wen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道菌群种类和数量可以影响宿主脂肪沉积,而硬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哺乳动物肠道中的优势菌群。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粪便或食糜中菌群,反映大肠肠腔内菌群,不能反映小肠内及肠粘膜菌群。小肠内菌群与大肠明显不同,肠粘膜菌群与肠腔菌群明显不同。本研究在考察不同沉脂能力猪脂肪沉积和回肠内容物、回肠粘膜菌群差异的基础上,研究回肠粘膜菌群与脂肪沉积的关系和G-细菌细胞壁成分LPS及其受体TLR4与肠道粘膜菌群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考察不同微生态调节剂对猪回肠粘膜菌群、脂肪沉积、血液生化指标、炎性因子基因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肠粘膜菌群影响脂肪沉积的作用途径。研究包括以下四个试验:
  试验一 猪回肠粘膜和食糜菌群与脂肪沉积的关系
  为研究肠粘膜上菌群与脂肪沉积的关系,本试验考察不同沉脂能力猪回肠粘膜和回肠食糜菌群差异和脂肪沉积差异。选取日龄接近,体重20kg左右杜洛克x梅山猪(DM)和杜长大猪(DLY)各6头,单笼饲养,饲喂同一玉米-豆粕同粮,试猪达110kg时全部屠宰,测定背膘厚度、眼肌面积、板油重和肌内脂肪含量,并采集回肠粘膜样品,采用根据细菌16S rDNA基因序列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回肠粘膜中硬壁菌门、拟杆菌门和总细菌拷贝数。
  结果表明:
  (1) DLY猪试验期极显著短于DM猪(P<0.01),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DM猪(P<0.01),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DM猪(P<0.05),料肉比极显著低于DM猪(P<0.01)。DM猪和DLY猪板油重无显著差异,而DM猪的屠宰率、平均背膘厚度、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含量均极显著高于DLY猪(P<0.01)。
  (2)两种猪回肠食糜中总细菌、硬壁菌和拟杆菌数量均高于回肠粘膜(P<O.01)。不同种类猪之间对比,DM猪回肠食糜中硬壁菌数量显著高于DLY猪(P<0.05)。而回肠食糜总细菌、拟杆菌及粘膜中总细菌、硬壁菌和拟杆菌在两种猪间无显著差异。DM猪回肠食糜和粘膜中硬壁菌和拟杆菌的比值均高于DLY猪(P<0.01)。
  (3)猪食糜中占总细菌比例最大的是硬壁菌(P<0.01),但回肠粘膜中占总细菌比例最大的是拟杆菌(P<0.01)。
  (4)肠粘膜和食糜中硬壁菌相对丰度、硬壁菌/拟杆菌比值与平均背膘厚正相关(P<0.01,P<0.01),而拟杆菌相对丰度与平均背膘厚度负相关(P<0.01)。硬壁菌/拟杆菌比值对背膘厚的影响大于硬壁菌/总细菌比值。
  试验二 猪回肠粘膜菌群与血浆LPS水平、TLR4、TLR5基因表达量的关系
  本试验考察猪回肠粘膜菌群与血浆LPS水平、TLR4、TLR5基因的关系,试验动物和试验设计同试验一。屠宰后取回肠粘膜和皮下脂肪样品,测定回肠粘膜中硬壁菌门、拟杆菌门和总细菌数量,测定回肠粘膜和皮下脂肪中TLR4、TLR5基因相对于β-actin基因的表达量以及宰前血浆中LPS水平。结果表明:DM猪回肠粘膜和皮下脂肪中TLR4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DLY猪(P<0.05)。DM猪和DLY猪回肠粘膜中TLR5 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猪皮下脂肪TLR4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回肠粘膜(P<0.01)。皮下脂肪和回肠粘膜中TLR4 mRNA表达水平与肠道硬壁菌/拟杆菌比值均呈正相关关系 (P<0.01),其决定系数R分别为0.7437和0.7739。血浆LPS水平与硬壁菌/拟杆菌比值呈正的线性关系(P<0.01),其中血浆LPS水平与回肠粘膜中硬壁菌/拟杆菌比值相关性强于血浆LPS水平与回肠食糜中硬壁菌/拟杆菌比值的相关性。
  试验三 微生态调节剂对猪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回肠粘膜菌群的影响
  试验一证明肠粘膜硬壁菌/拟杆菌比值与背膘厚呈正相关,且其相关关系强于食糜中菌群这一比值与背膘厚的关系。试验二证明肠粘膜硬壁菌/拟杆菌比值与血浆LPS、LPS受体TLR4基因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为了进一步验证试验一和实验二结果,本试验考察不同微生态调节剂:硫酸粘杆菌素、芽孢杆菌和银耳孢子发酵物对猪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回肠粘膜菌群的影响。选取日龄接近,体重20±0.63kg的DLY猪24头,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C组,不加抗生素),硫酸粘杆菌素组(CS组),芽孢杆组(BS组),银耳孢子发酵物组(TFS组)。试猪达110kg左右时屠宰,每个处理屠宰4头猪,测定生产性能、胴体指标和回肠粘膜硬壁菌、拟杆菌及总细菌数量。
  结果表明:
  (1)硫酸粘杆菌素、芽孢杆菌和银耳孢子发酵物均可提高试猪生产性能。
  (2)各种微生态调节剂对DLY猪屠宰率和板油重无显著影响。硫酸粘杆菌素极显著降低试猪背膘厚度(P<0.01),有降低硬壁菌/总细菌比例和硬壁菌/拟杆菌比值及升高拟杆菌/总细菌比例的趋势;而芽孢杆菌极显著提高试猪背膘厚度(P<0.01),显著提高硬壁菌/总细菌比例(P<0.05)、有降低拟杆菌/总细菌比例和提高硬壁菌/拟杆菌比值的趋势。银耳孢子发酵物极显著提高试猪背膘厚度(P<0.01),极显著降低拟杆菌/总细菌比例(P<0.01)。
  (3)不同肠道微生态调节剂作用下猪平均背膘厚与回肠粘膜硬壁菌/总细菌和硬壁菌/拟杆菌比值呈正的线性关系(P<0.05)。
  试验四 微生态调节剂对猪血清指标、炎性因子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试验三结果验证了试验一的结论,为探讨肠道菌群影响脂肪沉积的作用途径,本试验在试验三的基础上考察硫酸粘杆菌素、芽孢杆菌和银耳孢子发酵物对猪血液生化指标、脂肪代谢相关基因和炎症因子基因表达量的影响。试验动物和试验设计同试验三,在试验三试猪体重达20kg、50kg和110kg体重时禁食13h后,早上8点左右前腔静脉采血,用以测定血浆LPS、血清中葡萄糖、胰岛素、瘦素和脂质水平。并在试猪达110kg体重时采集皮下脂肪和回肠粘膜,用以测定炎性因子基因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
  试验结果表明:
  (1)芽孢杆菌极显著提高试猪血浆脂多糖水平(P<0.01),硫酸粘杆菌素和银耳孢子发酵物有提高血浆脂多糖水平的趋势(P>0.05)。
  (2)微生态调节剂对不同体重阶段猪血液指标影响不同,但表现出一定趋势:硫酸粘杆菌素提高血糖、胰岛素水平,降低血清瘦素水平;芽孢杆菌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血清瘦素水平;银耳孢子发酵物降低血糖、胰岛素水平,提高血清瘦素水平。硫酸粘杆菌素有降低猪血清总甘油三酯、胆固醇、游离脂肪酸水平的趋势;芽孢杆菌有提高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的趋势;银耳孢子发酵物有降低110kg阶段猪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的趋势。
  (3)不同微生态调节剂对不同组织炎性因子基因表达量影响不同,但总体上讲,硫酸粘杆菌素降低TLR4、TNF-α、IL1β和IL6表达量,芽孢杆菌提高TLR4、TNF-α、IL1β和IL6表达量,银耳孢子发酵物提高TLR4、TNF-α、IL1β表达量。
  (4)硫酸粘杆菌素降低猪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提高脂肪分解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芽孢杆菌提高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对脂肪分解基因表达量影响较小;银耳孢子发酵物提高猪脂肪分解相关基因表达量,降低脂肪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
  综上所述:
  (1)猪回肠粘膜中总细菌、硬壁菌和拟杆菌数量均显著低于回肠食糜中各类细菌数量
  (2)硬壁菌/拟杆菌比值对背膘厚的影响大于硬壁菌/总细菌比值;猪回肠粘膜硬壁菌/拟杆菌比值与脂肪沉积的相关关系强于回肠食糜硬壁菌/拟杆菌比值与脂肪沉积的相关关系
  (3)猪血浆LPS水平与回肠硬壁菌/拟杆菌比值正相关;猪脂肪组织和回肠粘膜TLR4基因表达水平与肠粘膜硬壁菌/拟杆菌比值正相关
  (4)根据实验一得出的相关关系,CS降低试猪背膘厚与其减小硬/总和硬/拟比值结果一致;BS增加试猪背膘厚与其增加硬/总和硬/拟比值结果一致;而TSF增加试猪背膘厚与其增加硬/总结果一致,但减小硬/拟比值结果不一致
  (5)不同微生态制剂作用下背膘厚和硬壁门菌/拟杆菌的变化规律与血浆LPS,TLR4基因的变化不完全一致
  (6)硫酸粘杆菌素、芽孢杆菌可能通过影响猪肠道食糜和粘膜中硬壁菌、拟杆菌数量及丰度,从而影响试猪皮下脂肪和回肠粘膜炎性因子基因的表达,脂肪代谢关键酶基因的表达,而最终影响脂肪的沉积能力。而银耳孢子发酵物影响脂肪沉积的作用与回肠菌群变化无关。
其他文献
近几十年来,干线信号协调控制的应用获得了较大的关注。不同于单点式的控制策略,信号协调协同了干线上的多个交叉口,旨在提高车辆的通行效率。具体来说,协调控制的信号交叉口生成了“绿波带”,减少了车辆的“走停”行为,从而允许车队连续不断地通过干线。已经有大量的研究确认了信号协调控制的优势,例如:降低车辆的通行时间以及减少车辆的延时和疏散现象。  然而原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信号协调的效率优化,安全方面的分析存
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高速铁路的核心技术装备之一,深度应用了计算机、网络及自动控制等信息技术,在保障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作用。CTCS-3级列控系统涵盖14种不同的典型运营场景,在不同运营场景中各个子系统间交互频繁、关联密切,使得系统中潜在的危险致因经由复杂的交互作用形成风险耦合问题,对系统的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  本文以我国CTCS-3级列控系统RBC切换场景为研究
学位
近20年来,评价和筛选具有强抗氧化活性的天然资源已成为生物学、医学和食品科学研究的新趋势。黑米作为重要的优异稻种资源,因其糙米(颖果)果皮和种皮内富集有天然花色苷化合物,是开发天然抗氧化剂的重要来源。自由基是造成肝脏损伤的一个主要因素。目前,肝损伤的防治仍是一个全球性的严峻课题,筛选保肝药物或食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实验室发现黑米花色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作用,因此本文在探讨了黑米花色苷(BR
玉米秸秆具有丰富的粗纤维,能值高,是我国北方反刍动物的主要粗饲料。我国每年生产玉米秸秆副产品1500亿公斤,改良秸秆产量和品质对提高玉米生产的综合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高油玉米双重的优良籽粒和秸秆品质,使其具有更高的利用价值和更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以往利用普通玉米种质对部分秸秆产量和品质性状开展了QTL定位研究,利用高油玉米种质进行的相关研究局限于籽粒品质和穗粒性状。本研究选用
学位
试验于2006-2008年在中国江苏扬州FACE试验基地(119°420”E,32°355N)进行,采用二裂式裂区设计,主区为臭氧浓度处理,处理圈(E-O3)臭氧浓度为对照圈(A-O3)臭氧浓度的1.5倍,不同小麦品种为裂区,供试品种为强筋小麦烟农19,中筋小麦扬麦16和嘉兴002,弱筋小麦扬麦15和扬辐麦2号。主要结果如下:1.O3浓度增高显著降低小麦籽粒产量。扬麦15、烟农19、扬麦16三个品
学位
学位
四川裂腹鱼(SchizothoraxkozloviNikolsky)隶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的乌江上游、赤水河上游、金沙江、雅砻江水系,是长江上游特有的地方经济鱼类。近年来由于遭受酷鱼滥捕和生境严重破坏的影响,其天然资源量已十分稀少。本文通过对乌江上游水系四川裂腹鱼形态特征、生长特点、肌肉营养成分、同工酶、核型和mtDNA标记等的研究,描述其种质特性,以期为制定该
本研究以培育中的地方品种二郎山山地鸡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二郎山山地鸡的生长发育性状。克隆了鸡MUSTN1基因和APOBEC2基因的全编码区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荧光定量试验技术分析MUSTN1、APOBEC2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分析骨骼肌组织中MUSTN1、MyoD、MyoG、IGF1、APOBEC2、FWM、FRM、SM基因在不同品系、性别、日龄、赖氨酸水平的时空表达模式。并以低赖氨酸水平
学位
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是一种典型的禾本科碱茅属盐生植物,广泛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是一种重要的优良牧草,具有很强的耐盐碱能力。我们前期研究表明,小花碱茅主要耐盐机制是通过限制根部Na+的单向内流以减少Na+的净吸收,使其维持较高的根系K+、Na+选择性,以促进根系对K+的吸收和转运。但对其根系K+、Na+选择性分子机制仍不清楚。SOS1通过介导根部Na+的外排,以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