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PA和随机森林的列控系统RBC切换场景风险耦合分析方法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fu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高速铁路的核心技术装备之一,深度应用了计算机、网络及自动控制等信息技术,在保障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作用。CTCS-3级列控系统涵盖14种不同的典型运营场景,在不同运营场景中各个子系统间交互频繁、关联密切,使得系统中潜在的危险致因经由复杂的交互作用形成风险耦合问题,对系统的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
  本文以我国CTCS-3级列控系统RBC切换场景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系统的复杂性和涌现性,提出了基于STPA和随机森林的系统风险耦合分析方法。论文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点:
  1.根据RBC切换场景相关技术规范,基于STAMP理论,建立了RBC切换场景的分层控制结构模型,采用STPA危险分析方法结合情景表识别了场景中潜在的不安全控制行为,并利用基于控制回路的致因辨识方法,辨识了导致不安全控制行为的危险致因。
  2.结合FARM故障模型将系统危险致因事件转化为故障案例,构建了RBC切换场景故障模式库,并采用基于功能级的仿真故障注入技术,设计故障注入智能体,在实验室RBC切换场景多智能体仿真平台上实现故障组合注入,监测并记录注入故障后系统的仿真运行数据。
  3.以包含故障信息的系统仿真数据为数据集,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危险致因组合与系统危险的分类模型,实现对系统风险耦合关系的学习。利用inTrees工具从随机森林模型中提取系统风险耦合规则进行度量和修剪,并对所得规则进行分析与讨论。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本文研究了集中力作用下的非均质界面断裂演化过程及其统计规律。从细观力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思想,提出了新的用于模拟非均质界面断裂的数值模型:界面微元模型。同时,为了体现界面细观上的非均质性,使得界面微观性质与宏观力学行为建立联系,引入了Lattice模型和Weibull分布对界面细观尺度上的非均质性进行描述。此外,引入复变函数对集中力作用下半无限大弹性平面位移解进行修正,通过半无限大弹
电解水分解是传统制氢方法之一,在不加催化剂条件下,这种方法制氢所需的能量非常高。金属咔咯的电催化研究是当代卟啉类大环化学的前沿课题。本论文主要利用钴咔咯配合物作为电催化剂,研究其催化氢析出反应(HER)的活性,探讨它们可能的催化途径和不同质子源对它们催化途径的影响,以及引入羟基的方法能否改善疏水性咔咯化合物的催化效率。此外我们还探究了自由咔咯催化质子还原的的活性以及可能的催化途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格林尼亚试剂简称“格氏试剂”(Grignaed reagent),是一类卤化镁(R-MgX)的金属化合物的总称。通常以卤素化合物与金属镁在醚溶液中经过碘催化引发制取。格氏试剂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试剂,性质极为活泼,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但在高分子领域,因长链对官能团的包裹缠绕,阻碍了格氏试剂与官能团的接触,高分子的格氏反应难以进行。  本文基于高分子合成以及有机合成的积累,对格氏试剂在高分子
近几十年来,干线信号协调控制的应用获得了较大的关注。不同于单点式的控制策略,信号协调协同了干线上的多个交叉口,旨在提高车辆的通行效率。具体来说,协调控制的信号交叉口生成了“绿波带”,减少了车辆的“走停”行为,从而允许车队连续不断地通过干线。已经有大量的研究确认了信号协调控制的优势,例如:降低车辆的通行时间以及减少车辆的延时和疏散现象。  然而原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信号协调的效率优化,安全方面的分析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