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白灵菇对芦笋老茎的分解利用研究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itongy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用芦笋老茎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量的辅料进行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的袋栽试验。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杏鲍菇、白灵菇分解利用芦笋老茎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1)杏鲍菇、白灵菇的出菇产量和绝对生物学效率;(2)在两种食用菌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培养料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的变化;(3)两种食用菌产生的相关胞外酶的活性变化情况。本研究可以为利用芦笋老茎栽培杏鲍菇、白灵菇,为进一步研究食用菌的营养生理提供理论依据。按试验设计配方,将10%麸皮、10%玉米面、1%石膏和1%蔗糖加入芦笋老茎中。按传统工艺进行配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和出菇管理。杏鲍菇、白灵菇的发菌时间分别为61d和77d,出菇时间分别为156d和196d,绝对生物学效率分别为8.34%和5.52%。结果表明,在以芦笋老茎为主料的培养料上,杏鲍菇的发菌时间、出菇时间均比白灵菇短;出菇产量和绝对生物学效率也相对较高。这从一个角度说明了杏鲍菇具有比白灵菇更强的分解利用芦笋老茎中木质纤维素的能力。在菌丝生长阶段,杏鲍菇、白灵菇对芦笋老茎培养料中木质纤维素的降解量分别为18.08g和17.39g,分别占培养料失质量的74.43%和76.01%。在子实体发育阶段,杏鲍菇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量占培养料失质量的80.15%~94.03%,白灵菇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量占培养料失质量的70.49%-94.56%。在整个栽培过程中,杏鲍菇、白灵菇对培养料木质纤维素的降解量分别为105.79g和104.50g,占培养料失质量的83.22%和80.51%。这说明杏鲍菇、白灵菇生长发育所需要的8322%和80.51%的碳源来自于木质纤维素。杏鲍菇、白灵菇对芦笋老茎培养料中木质素的分解率分别为81.31%和80.38%,对纤维素的分解率分别为72.20%和69.03%,对半纤维素的分解率分别为56.14%和59.72%。以上结果说明,杏鲍菇分解利用芦笋老茎中木质纤维素的能力强于白灵菇。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杏鲍菇具有比白灵菇更强的分解利用芦笋老茎中木质纤维素的能力。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杏鲍菇、白灵菇产生的6种胞外酶的活性变化情况是:在菌丝生长阶段,淀粉酶出现活性高峰,而羟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高峰均出现在子实体发育阶段。结果表明在菌丝生长阶段,这两种食用菌主要以培养料中的非木质纤维素(淀粉)为碳源,进入子实体发育阶段后,由于非木质纤维素的减少和生长发育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大,菌丝细胞产生相关的胞外酶来降解培养料中的木质纤维素,即木质纤维素为这两种食用菌子实体发育阶段所需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SD大鼠和Wistar大鼠皮下脂肪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体外诱导分化能力,为ADSCs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和Wistar大鼠各6只取腹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不同环境状态下鲜叶的处理方式、水分变化、相关技术参数的控制对虞山绿茶鲜叶质量、感官品质、理化成分影响的研究,分析和比较探索其变化规律,提出适合虞山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和预后特点。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73例接受住院治疗Ⅰ~ⅢA期≥65岁乳腺癌患者的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特点。结果73例患者中65
针对当前我国物流产业知识产权发展不平衡、质量偏低的问题,从现状进行分析,找到原因来解决此问题。首先从物流产业专利的规模、质量及结构分布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知识产权的
目的:探讨湿性敷料在中厚供皮区上的应用价值。方法:135例瘢痕整形需植中厚皮的患者,分为湿性敷料组和干性敷料组,湿性敷料组采用在供皮区外用藻酸钙敷料、自粘性泡膜敷料及
高校是培养社会精英的主要摇篮。高校不仅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技能而且也要注重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接班人。因此,高校的政治保卫工作也是高校
教育信息化程度日益增加,慢慢暴露出信息化建设过程和应用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就需要我们科学合理地评估各高校或教育机构信息化水平,诊断分析当前建设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以便为
<正> [概述]千日红(Gomphrena gLobosa L)系苋科千日红属植物,别名千年红、千日白,全国普遍栽培,供观赏或药用.花序入药,可以止咳化痰平喘,平肝明目,和浙贝合用治疗支气管炎
我国于2003年开始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上海市作为首批试点的六个省(市)之一,积极开展探索,各区(县)均设立了专门的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建立了以司法所社区矫正专职干部为主,社
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一批根植本土地域文化、展现独特表演艺术魅力的优秀旅游演艺项目纷纷登场。然而,目前在我国上演的旅游演艺项目中,大多因缺少运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