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审美文化的转换与合理生活方式的建构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aixia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马克思实践观为理论基础,从生活美学的角度,在进一步系统研究审美文化的内涵、审美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关系等重大理论问题的基础上,立足于现实性的终极关怀,寻找审美文化走向现实生活的通道,探索通过审美文化的转换建构合理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径,探讨当代审美文化的转换与合理生活方式建构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当今社会,由于审美文化受经济与科技的双重夹击,其本身正面临着重大的危机,审美活动在样态与旨趣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生活向人的“日常生活”领域扩展,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在人的“日常生活”领域泛滥。因此,在深入挖掘了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方式与审美文化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审美文化转换的方向与建构合理生活方式的对策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审美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殊的样态,体现着审美活动的内在指向,是个人审美旨趣的凝练与升华。审美文化具有时代性、民族性、自由性、引领性特征。   审美文化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日常生活对审美文化具有基础性作用,审美文化对日常生活的引领性作用。审美文化不仅范导着人们审美活动的样态与旨趣,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存方式。   本文提出的审美文化的转换与日常生活方式的建构,就是首先要实现审美文化的转换,这一转换的方向就是,“新古典主义”的复归,高雅文化对大众文化的提升,审美文化对其他样态文化的融合。这种转换后的新审美文化范式就是一种“立美”文化,它对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就是合理生活方式的建构,建构的途径就是,“和谐”的生活理念的塑造——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的消解和“立美”的生活样态的建构——审美走向生活与生活走向审美的实现。这样才能使审美文化与合理的生活方式互相良好的作用,实现对人的现实性的终极关怀。   进而言之,能否通过新审美文化范式就是一种“立美”文化真正将美的意义体现在日常生活当中,使人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的样态更加合理,是能否使社会真正能按美的规律来塑造的感性体现。社会健康、和谐、有序的发展,创造出更加合理的人文环境,再反作用于人的自身,从而实现一种良性的循环也是当今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可以涵盖的内容广泛而全面,能否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指导作用,丰富学生从阅读课程中获取的生命体验,这在于教师能否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课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形势的发展变化,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求,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质量,是形式发展的迫切要求。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主力军,他们的素质状
期刊
应用联合仿真技术对铰接式底盘进行了基于模糊PID控制技术的行走控制仿真,控制方式简单,效果良好,为设计基于模糊PID控制技术的铰接设备自行走控制系统提供了依据。仿真结果
简述小轮车运动项目的发展历史,从小轮车项目的选材、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及训练监控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对训练理论创新及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并将这一认识运用于训练实践中.
“俭”,作为一个伦理道德范畴,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单从其字面意义来讲,“俭”有很多种意思。俭jiǎn【释义】节省;不浪费:俭朴;勤俭;省吃俭用。俭形声。从人,从佥,佥亦声。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技术哲学已成为科学技术哲学的一个热点和生长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加拿大籍哲学家马里奥·奥古斯托·邦格(Mario Augusto Bunge
品种来源 原名94A-53。由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以82-87为母本,84S-14为父本杂交定向培育而成。2000年3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三届五次会议审定通过。特征特性 植
期刊
6月29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在北京隆重举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暨创先争优表彰大会”。石化联合会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员代表聚集一堂,共同庆祝党的90华诞,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