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卒中是世界上导致人类残疾的首要原因,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常见原因。缺血性卒中占所有卒中类型的88%。脑卒中对社会造成的负担,已成为全世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当今很多研究已经表明炎症反应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入院时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水平,探讨其在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结局中的作用;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基于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感染因子和急性炎症标志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172760),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纳入唐山工人医院2012年8月~2013年5月期间120例首次发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由脑肿瘤、脑外伤原因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等,按照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入选患者入院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收集可能影响临床短期结局相关的因素。对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进行相关生化检查,对患者入院及短期结局进行改良的Rankin生活能力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结局良好组定义为患者出院时0≤MRs≤2分,结局不良组定义为患者出院时MRs≥3分。用SPSS17.0以及SAS统计软件对研究对象入院时hs-CRP与其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及NIHSS评分等进行相关回归分析。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hs-CRP的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结局的关联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检验水准采用双侧P<0.05.结果:1、入院时MRs≥3分的病例为46人,发生率为38.4%。短期结局不良的病例为36人,发生率为30%。短期结局MRs≥3分者较入院时下降8.4%,P=0.004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短期结局不良组的hs-CRP水平4.7mg/L(1.8,20.5)高于结局良好组水平2.4mg/L(1.3,5.4),P=0.0329(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对入院时hs-CRP三分位数法分为三组,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住院天数(13~14天OR值5.436,95%CI1.400~21.102;>14天OR值8.698,95%CI2.276~33.233)、入院NIHSS分(OR值2.344,95%CI1.687~3.258)、舒张压(OR值1.055,95%CI1.012~1.101)及hs-CRP水平(>5.3mg/l OR值2.818,95%CI1.069~7.426)在短期结局良好及结局不良组中P <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4、在上述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上经多因素调整后,发现以hs-CRP第1分位数组为参比:第2分位数组发生结局不良的OR值(95%CI)为1.321(0.423~4.125),P=0.6312;第3分位数组发生结局不良的OR值(95%CI)为3.758(1.257~11.231),P=0.0178,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随着hs-CRP水平等级的上升,发生不良结局风险随之增加(P<0.05)。患者出院结局不良发生率与hs-CRP水平有趋势性关联。结论:1、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结局不良组的hs-CRP水平高于结局良好组。2、影响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结局不良发生率的危险因素包括住院天数、入院NIHSS分、舒张压及hs-CRP水平。3、高分位hs-CRP组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良结局发生风险是低分位组的3.758倍(P=0.0178)。入院时hs-CRP水平的升高可增加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结局不良发生率的风险,并且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是独立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