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处理对超级马氏体不锈钢组织和逆变奥氏体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def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不同冷处理工艺处理下的超级马氏体不锈钢展开研究,研究了不同冷处理工艺对组织和逆变奥氏体含量的影响,探讨了冷处理温度对逆变奥氏体形成机制的影响。通过不同冷处理工艺,即淬火,淬火+干冰,淬火+液氮,对试验钢的组织,残余奥氏体和硬度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淬火态下,组织均为板条马氏体,且随着冷处理温度的降低,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减小,硬度增大。回火态下,当回火温度在500-750℃,三种工艺,即淬火+回火(A工艺),淬火+干冰处理+回火(B工艺),淬火+液氮处理+回火(C工艺)。三种工艺中,基体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且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板条变细。在相同回火温度下,回火马氏体板条束的大小为A>B>C,即随着冷处理温度降低,回火马氏体板条更平直,尺寸更小;三种工艺中,随回火温度的升高,逆变奥氏体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且在650℃时达到最大,在相同回火温度下,逆变奥氏体的含量为,经过液氮处理的C工艺最大,经过干冰处理的B工艺次之,直接回火的A工艺最小;三种工艺中,随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的变化趋势为先降低后缓慢回升,且在650℃时达到最小,在相同回火温度下,硬度为C>B>A。即在相同回火温度下,随着冷处理温度的降低,硬度增大。本文对不同冷处理温度下的逆变奥氏体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三种工艺中,逆变奥氏体大多分布在马氏体板条边界、原始奥氏体晶界以及马氏体板条间。逆变奥氏体的形态为,直接回火的A工艺,形状多为块状,经过干冰处理的B工艺,形状有块状,长条状,而经过液氮处理的C工艺,形状多为细长条状。逆变奥氏体的宽度在相同回火温度下为A>B>C,即随着冷处理温度的降低,逆变奥氏体的宽度变小。逆变奥氏体的形成受Ni元素控制,在三种工艺中,逆变奥氏体内部存在富Ni区而边缘存在贫Ni区。当回火温度为650℃,在逆变奥氏体内部的Ni元素富集量,直接回火的A工艺为9.73,经过干冰处理的B工艺为8.53,经过液氮处理的C工艺为7.25。即随着冷处理温度的降低,逆变奥氏体内部Ni元素的富集量减小。超级马氏体不锈钢中逆变奥氏体的形成机制为扩散相变。
其他文献
目的对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相关问题与措施进行系统分析,以期提高血常规临床检验准确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4月间我院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并就
本文利用1962-2011年HadISST海温资料、OAflux热通量资料和中国160站逐月降水等资料,采用趋势分析、EOF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中国近海海温的变化及其成因,随后
自主水下航行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由于其活动范围广、灵活性好、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在海洋资源探索及军事领域受到广泛应用。随着任务复杂度的增加,单个A
电气电子设备对雷电产生的强大电磁脉冲非常敏感,很容易受其破坏。雷电通过各种途径严重危害着高压输变电设备以及建筑物内的电气电子设备。在雷击损坏设备的事故中,据统计有
将数据挖掘技术引入了证券交易异常行为的分析过程,通过对异常交易行为建模,最终给出了基于孤立点挖掘算法的异常行为分析方法。
本文以社会学、民族学理论为支撑,结合实地调查搜集的访谈资料、地方史志文献资料以及人口普查数据和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对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的回族与汉族关系状况
项目管理作为以项目为对象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目前己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之中。本论文的目的是要研究如何将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XJ电力设计院科技创新项目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迎来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西方的现代艺术思潮冲击着中国长期封闭、禁锢的文化格局,并迅猛地在全国掀起热潮。至此,国内外文化艺术的频繁交
陶瓷刀具是现代金属切削加工中的一种新型材料刀具。传统硬合金刀具材料的耐磨性和刃口的锋利程度很难同时满足工件的小尺寸公差、高表面质量和高生产效率的要求,选用金属陶
将固体颗粒的牛顿力学和格子Boltzmann方法相结合,研究不规则形状悬浮颗粒在流场中的运动。通过受力分析,精确求得其所受合力、合力矩、合力作用中心等。提出了跟随颗粒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