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状黄杆菌毒力相关因子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bohecha_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柱形病是一种全球性的危害极广的细菌性病,其病原为黄杆菌科的柱状黄杆菌(Flabobacterium columnare)。柱形病主要危害鱼类的鳃组织,也可引起体表溃乱。细菌性烂鳃病在我国流行较广且危害严重,是草鱼(Ctenopharyngdon idellus)、鳜(Siniperca chuatsi)等重要养殖鱼类的主要病原。本研究以我国分离的引起柱形病的病原为对象,开展了柱状黄杆菌的毒力因子基因的鉴定方面的研究,并对其中的一些毒力因子的功能开展了研究,为最终研制弱毒苗奠定基础。通过对16S rDNA和16S-23S rDNA基因间隔区序列的研究,对从草鱼鱼种上分离的,当时被定名为鱼害粘球菌(Myxococcus piscicola Lu, Nie & Ko, 1975)的细菌性病原的进化关系进行订正,系统树关系表明鱼害粘球菌与已报道的柱状黄杆菌以100%的支持率和极小的遗传变异(对于16S rDNA,为0.8%,而16S-23S rDNA为0.0%)聚为一支,表明鱼害粘球菌为柱状黄杆菌的同物异名。构建了柱状黄杆菌的三个平行表达文库,制备了抗其外膜蛋白(OMPs)的兔抗。对文库进行影印后进行菌落原位杂交,挑取阳性克隆,测序分析,采用基因组步移的方法进行全长克隆,获得4类基因:滑动相关基因、血清抗性相关基因、膜相关的蛋白酶类及胞外胶原酶及蛋白酶基因。此外,通过简并引物获得了柱状黄杆菌的降解多糖的酶-硫酸软骨素AC裂解酶。对滑动基因gldH与gldJ这两个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制备兔抗,然后将柱状黄杆菌通过超速离心进行细胞分相,通过Western-blotting,将GldH及GldJ定位在细菌的外膜相。此外,借助同源双交换,缺失滑动基因gldH内部约300 bp片段并定向插入抗性筛选标记,获得突变子,对突变子的菌落形态的改变、细胞壁荚膜多糖层变化、滑动能力及粘附特性进行了分析,发现突变子菌落边缘假根消失,菌落变得很平滑; 荚膜多糖层变薄; 滑动能力丢失; 粘附能力只有野生型的约1/4。通过设计简并引物,获得了硫酸软骨素AC裂解酶的基因片段,然后通过基因组步移方法,获得了其全长。对其全长进行原核表达,在非变性条件下纯化重组硫酸软骨素AC裂解酶,并将硫酸软骨素A加入到柱状黄杆菌培养基中诱导天
其他文献
郑玉玲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肿瘤医、教、研工作30余a,是著名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家,在肿瘤术后中医药治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是
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使得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更加依赖于科技创新。如何评价一国发展创新的基础条件和努力程度,这催生了从能力、知识生产力、竞争力等多元视角对国家创
目的 :评价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 :共 10 0例活动期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随机分为泮托拉唑治疗组和兰索拉唑对照组。用药 4周后复查胃镜 ;采用积分法记录治疗
鲥(Tenualosa reevesii)是我国特有的名贵溯河性洄游性鱼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极高。但近30年来,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环境因子的变迁等原因,我国鲥资源日趋枯竭,目前长江
1996年6月22日,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罗坊乡草溪村出土铜镜1面。现由新余市博物馆收藏。此镜为六瓣菱花形,稍有绿锈斑。背面中心有小钮,钮外一周凸弦纹将镜分成内、外两区。内
期刊
目的: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学生的贫血现况及其程度的构成比,并研究贫血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为少数民族学生贫血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蒙古族、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γ-氨基丁酸(GABA)对急性毒鼠强(TET)中毒小鼠的治疗作用,为其用于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观察染毒即刻以及染毒10 min 后分别给予
采用旋轨耦合作用下多组态准简并微扰理论(SO-MCQDPT)研究了BH分子的基态X1+和第一激发态3的性质,得到了第一激发态3的分裂电子态30、31和32的势能曲线;采用Murrell
文章将延迟策略融入到服务型制造,细分了面向服务型制造的延迟策略发展阶段,分析不同阶段制造企业实物产品和无形服务的基本特征,归纳影响延迟策略成熟度的关键因素;并以此为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中开展了实施“自主+合作+实践”教学理念的探索和实践,旨在加强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