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nO2纳米片和DNA囊泡的纳米载药系统的构建及抗癌研究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k213071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癌症的发病率在迅速增长,不断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研究人员正试图通过使用各种策略来治愈癌症。常规化疗作为最常用的癌症治疗方法之一,由于副作用显著且抗癌药物靶向能力差,仍不能令人满意。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靶向药物递送系统(TDDS),特别是基于纳米载体的TDDS,已经被进行了重点研究和开发。纳米载体具有修饰能力好、载药量大和可调节的理化特性等优点,使其成为封装抗癌药物和改变其稳定性、溶解度和体内行为的理想选择。同时,纳米载体的表面特性可以增强它们的血液循环滞留时间并实现更精确的靶向。然而,纳米载体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材料本身的毒副作用、重复性差等,使其难以达到临床使用的标准,从而促使研究人员开发更多安全无毒高效的载药体系。使用人体内源性的、安全无毒的物质为原料,组装出不但能用于负载抗癌药物,而且还能直接进入细胞的纳米载体是当前的研究趋势。本论文以二氧化锰纳米片及DNA囊泡为载药单元,构建基于多种疗法协同作用的复合纳米探针载药体系,用于抗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MnO2纳米片的纳米药物多途径诱导铁死亡用于癌症治疗我们以二氧化锰纳米片(MnO2-NSS)为载体,在其表面修饰转铁蛋白(Tf)、双氢青蒿素(DHA)和下调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反义寡核苷酸序列(ASO),构建了用于肿瘤治疗的多功能纳米系统(Tf-DHA-ASO-MnO2)。Tf-DHA-ASO-MnO2被靶向转运到肿瘤细胞后,可通过谷胱甘肽(GSH)耗竭、活性氧(ROS)生成和GPX4表达下调等协同作用促使细胞发生铁死亡,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在细胞水平上,Tf-DHA-ASO-MnO2纳米系统对不同癌细胞表现出较高的细胞毒活性。在体内,该纳米体系对4T1荷瘤小鼠中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复合纳米系统可以多途径诱导细胞发生铁死亡,从而为肿瘤治疗提供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平台。2.适配体功能化的2F-DNAsome(DNA囊泡)用于癌细胞的靶向药物递送由于全氟碳化物(PFs)独特的疏水性和疏油性物理化学性质,我们在此制备了一种双含氟脂质和寡核苷酸的共轭物,它可以自组装成具有脂质体结构的表面修饰有DNA序列的DNA囊泡(2F-DNAsome)。作为DNA两亲分子的自组装纳米载体,2F-DNAsome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高的药物包封能力、增强的稳定性和DNA表面修饰能力。通过序列特异性杂交将核酸适配体整合到2F-DNAsome表面后,这种适配体功能化的2F-DNAsome可以选择性地将化疗药物递送至靶向癌细胞系。研究表明,2F-DNAsome结构与PFs独特的理化性质相结合,不仅增强了其稳定性,而且显示出靶向治疗癌症的潜力,是一种有前途的药物靶向输送的候选纳米载体。3.3F-DNAsome(DNA囊泡)的构建及抗癌研究本项目构建了一种新的多功能DNA囊泡:3F-DNAsome。通过有机反应合成的三全氟苯甲酸甲酯进行水解、酸化最终生成三全氟-苯甲酸,它可以和NH2-DNA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酯化反应,制备出DNA-三全氟十二烷基两亲性化合物,其在缓冲液中能自组装形成具有脂质体结构的表面修饰有DNA序列3F-DNAsome。与2F-DNAsome合成条件和过程相比,3F-DNAsome利用化学一步合成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合成出两亲性分子。该合成方法无需使用DNA固相合成仪,在低成本的前提下既省时又省力。进一步研究表明,由于DNA两亲性分子中的疏水部分是由三条全氟十二烷基组成,从而使组装得到的3F-DNAsome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在与阿霉素(DOX)共孵育时,能得到负载DOX的纳米载药体系3F-DOX/DNAsome。细胞毒性测试表明,该载药系统能以胞吞的形式进入癌细胞,并有效地释放药物从而促使癌细胞发生凋亡,使其在抗癌研究领域显示出了非常有前景的潜在价值。
其他文献
为了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质量和规格,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2017年新课程标准中由教育部提出。其中模型认知要求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能够借助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化学规律,有助于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所以开展基于模型认知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简述了研究背景,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了“模型”“化学模型”“模型教学”以及“化学模型认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从教师教学方式转变
学位
利用半导体光催化分解水产氢被认为是缓解能源危机、减少环境污染的经济、环保的策略之一,科研工作者致力于研制高活性的催化剂。硫化锰(锌)镉具有可调节的带隙,在光催化产氢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载流子复合率高的问题限制了它的产氢活性。本文合成了一系列硫化锰(锌)镉基复合材料,有效抑制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提高了硫化锰(锌)镉的产氢性能。本论文工作内容如下:1.通过水热法合成了CoWO4/Mn0.47C
学位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下教育事业的首要任务。人才培养靠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而课堂上所运用的教学模式则对课堂的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的关键能力,是通过化学学科的学习形成的,是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因此开展体现化学学科特征、提高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的教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位
与恶性疾病相关的生物活性分子(DNA、RNA和DNA修复酶)整合了遗传学与表观遗传学的调控机制,通过表观遗传、转录和转录后等层面调控癌基因的表达和肿瘤形成。它们在特定的生理状态和生物过程中表达,其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可用作肿瘤早期检查指标和诊断的重要靶点。所以,通过开展与恶性疾病相关的生物活性分子灵敏监测方法研究,对探索癌症疾病发生的机制、研究肿瘤早期诊疗方式以及
学位
氢能以其高能量密度、清洁无污染的特点引发全球关注。全水裂解(OWS)是具有远大前景的商业化制氢方法,但阳极析氧反应(OER)缓慢的动力学消耗了电解水中90%的电力。肼氧化反应(Hz OR)因其较低的标准反应电势和较快的反应动力学被寄希望于替代缓慢的OER,与HER可共同构成全肼裂解(OHz S)系统。氧还原反应(ORR)是燃料电池与锌-空气电池的阴极反应,但ORR动力学速率比阳极反应的速率慢。Pt
学位
镧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Lanthanide 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Ln-MOFs),作为MOFs材料的一个分支,是由镧系金属离子或金属离子簇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构筑的多孔材料,具有结构可调、性质多样等特点,在气体吸附和分离、发光、非均相催化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本论文基于4,4’,4"-三甲酸三苯胺(H3NTB)配体与镧系金属盐在不同溶剂体系中的反应得到了
学位
氢能作为一种原料广泛、热值高、可循环、清洁无污染的无碳能源,有可能取代化石燃料,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电解水制氢是绿色、可循环的制氢技术,也是最有希望商业化的制氢方法。阳极析氧反应(OER)的标准电势为1.23 V,且涉及到4电子转移反应,其动力学反应缓慢,导致电解水中90%的电力消耗来自于阳极OER。肼氧化反应(Hz OR,N2H4+4OH-=N2+4H2O+4e-)具有很低的标准
学位
电化学发光(ECL)技术因具有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宽、稳定性好和仪器设备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生物检测领域。近年来,研究人员将溶出伏安法和化学发光技术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发光技术—溶出电化学发光(ESCL)。与ECL相比,它具有更佳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与此同时,为了避免传统电化学发光传感器中环境因素对单一信号的干扰和错误的误差,提高检测的可靠性,科研人员还开发了比率型ECL传感器。然而
学位
锂离子电池(LIBs)因其能量密度高、无记忆性、循环寿命长、重量轻等优点,已广泛的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领域。目前商业上的锂离子电池使用的负极材料,通常是理论容量较低的石墨(372 m A h g-1),因此,寻找循环性能优异、稳定性好的电极材料对开发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至关重要。过渡金属氧化物(TMOs)具有理论容量高、储量丰富、环境友好等优点,是代替商业石墨类负极材料的新一代负极材料,然而
学位
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低自放电和无记忆效应等诸多优势,已经发展成为一项主要的储能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手表、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电子设备以及电动汽车、军事和航空航天领域。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容量和功率密度已经成为电池技术的瓶颈,尤其是活性电极材料的低容量和缓慢的充放电动力学阻碍了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基于转化反应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碳酸盐具有生产成本低、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