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属纳米团簇的鲁米诺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kxxmv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化学发光(ECL)技术因具有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宽、稳定性好和仪器设备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生物检测领域。近年来,研究人员将溶出伏安法和化学发光技术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发光技术—溶出电化学发光(ESCL)。与ECL相比,它具有更佳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与此同时,为了避免传统电化学发光传感器中环境因素对单一信号的干扰和错误的误差,提高检测的可靠性,科研人员还开发了比率型ECL传感器。然而,比率型ECL传感器大多使用两个符合特定条件的发光体,限制了传感器的应用和发展。因此,进一步拓展ESCL在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以及探索一种基于单一发光体的比率型ECL传感器是非常有必要的。本论文成功构建了基于鲁米诺的高灵敏、高选择性的溶出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和双电位比率型电化学发光传感器,以金属纳米团簇作为信号增强元件,实现了对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的灵敏、准确检测。1.基于铜纳米团簇的溶出电化学发光传感器检测癌胚抗原作为一种新型纳米催化材料,铜纳米团簇(Cu NCs)在生物传感器、催化等各个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本工作中,我们构建了一种基于Cu NCs的溶出电化学发光(ESCL)适配体传感器,用于检测CEA。Cu NCs的制备使用DNA双链体(CEA适配体及其互补链)作为模板。在ESCL检测过程中,Cu NCs催化H2O2的还原并逐渐电化学氧化为Cu2+,这两者都促进了H2O2的分解从而大大提高了鲁米诺的ECL。检测时,CEA可以与其适配体特异性结合,因此DNA双链体被破坏,导致Cu NCs减少和ECL信号降低。该传感器在最优的条件下具有0.2 fg/m L至1 ng/m L的宽线性范围和66.67 ag/m L(S/N=3)的低检出限,从而实现对CEA的高灵敏测定。所构建的传感器表现出优良的重现性、稳定性和特异性,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有望在临床检测领域中取得应用。2.溶出电化学发光结合循环放大策略用于CEA的灵敏检测作为新一代的ECL技术,ESCL综合了化学发光和溶出伏安法的优点,在生物传感器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此,我们以DNA双链为模板制备了Ag NCs,并首次构建了用于检测CEA的ESCL适配体传感器。在检测过程中,我们发现Ag NCs和电氧化溶出的Ag+可以分别催化H2O2的电化学还原和氧化,加速H2O2的分解产生活性氧(ROSs),从而有效提高鲁米诺的ECL强度。再结合核酸外切酶I(Exo-I)利用辅助循环扩增技术实现了所开发的ESCL适配体传感器对CEA的灵敏检测,表现出从100 ag/m L到10 ng/m L较宽的线性响应,检出限为38.73 ag/m L(S/N=3)。此外,该传感器在测定正常人血清中CEA时表现良好,相对标准偏差(RSD)低于5%。这项工作为构建简单、快速和灵敏的生物传感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3.基于鲁米诺单一发光体的比率型电化学发光传感器高灵敏检测癌胚抗原与传统的ECL传感器相比,比率型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可以有效消除环境干扰从而实现精确检测。然而,之前报道的传感器大多使用符合特定条件的两种发光体,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并制约了它们的临床实际应用。在本工作中,我们以CEA适配体及其互补链形成的双链DNA为模板制备了Pd NCs,并且Pd NCs既可以促进鲁米诺产生阴极ECL,同时又可猝灭其阳极ECL,基于这一现象,我们以鲁米诺为单一发光体构建了双电位比率型ECL传感器。检测时,CEA可破坏双链结构,导致Pd NCs的含量降低,引发阴极ECL与阳极ECL的比值(ECL阴极/ECL阳极)明显降低,从而实现对CEA的灵敏检测。此外,ECL阴极/ECL阳极与H2O2浓度无关,大大提高了检测的可靠性。制备的传感器对CEA检测的线性范围是100 ag/m L到10 ng/m L,检出限为87.1 ag/m L(S/N=3),并成功用于癌症病人血清中CEA的测定。总之,该工作为构建新型比率型电化学发光传感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撑,并为癌症的早期诊断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2017年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探究式教学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等原因,探究式教学往往不具有针对性,只是“形式”上的探究,未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长此以往,学生的能力不仅得不到提升,而且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能逐步下降。因此,重视探究式教学中因材施教的问题,提高探究式教学的具
学位
金属卤化物,特别是铋/铅基卤化物具有丰富多样的结构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其在半导体、光致发光、光催化和光电等方面应用广泛,因此备受科学家的关注。近年来,利用过渡金属-有机模板剂组装金属卤化物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模板阳离子,如有机胺、碱金属/碱土金属阳离子和金属脂肪胺配合物,过渡金属-共轭有机配体配合物模板阳离子具有光学活性,它们的引入能提供新的自组装方式。进一步,在铋/铅基卤化物的
学位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MHP)太阳电池在十年内功率转换效率从3.8%大幅提升至25.2%,潜力巨大。但Pb基钙钛矿材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解,其水溶性对环境、人类和其他物种构成严重威胁。锡基钙钛矿材料因其具有理想的带隙和高的载流子迁移率,目前达到12.4%的光电转换效率,在无铅钙钛矿材料中居于领先地位,归因于其相对较低的缺陷耐受性、快速结晶和氧化不稳定性。为了掌握这一快速发展领域的现状,基于Cite
学位
为了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质量和规格,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2017年新课程标准中由教育部提出。其中模型认知要求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能够借助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化学规律,有助于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所以开展基于模型认知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简述了研究背景,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了“模型”“化学模型”“模型教学”以及“化学模型认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从教师教学方式转变
学位
利用半导体光催化分解水产氢被认为是缓解能源危机、减少环境污染的经济、环保的策略之一,科研工作者致力于研制高活性的催化剂。硫化锰(锌)镉具有可调节的带隙,在光催化产氢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载流子复合率高的问题限制了它的产氢活性。本文合成了一系列硫化锰(锌)镉基复合材料,有效抑制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提高了硫化锰(锌)镉的产氢性能。本论文工作内容如下:1.通过水热法合成了CoWO4/Mn0.47C
学位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下教育事业的首要任务。人才培养靠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而课堂上所运用的教学模式则对课堂的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的关键能力,是通过化学学科的学习形成的,是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因此开展体现化学学科特征、提高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的教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位
与恶性疾病相关的生物活性分子(DNA、RNA和DNA修复酶)整合了遗传学与表观遗传学的调控机制,通过表观遗传、转录和转录后等层面调控癌基因的表达和肿瘤形成。它们在特定的生理状态和生物过程中表达,其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可用作肿瘤早期检查指标和诊断的重要靶点。所以,通过开展与恶性疾病相关的生物活性分子灵敏监测方法研究,对探索癌症疾病发生的机制、研究肿瘤早期诊疗方式以及
学位
氢能以其高能量密度、清洁无污染的特点引发全球关注。全水裂解(OWS)是具有远大前景的商业化制氢方法,但阳极析氧反应(OER)缓慢的动力学消耗了电解水中90%的电力。肼氧化反应(Hz OR)因其较低的标准反应电势和较快的反应动力学被寄希望于替代缓慢的OER,与HER可共同构成全肼裂解(OHz S)系统。氧还原反应(ORR)是燃料电池与锌-空气电池的阴极反应,但ORR动力学速率比阳极反应的速率慢。Pt
学位
镧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Lanthanide 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Ln-MOFs),作为MOFs材料的一个分支,是由镧系金属离子或金属离子簇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构筑的多孔材料,具有结构可调、性质多样等特点,在气体吸附和分离、发光、非均相催化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本论文基于4,4’,4"-三甲酸三苯胺(H3NTB)配体与镧系金属盐在不同溶剂体系中的反应得到了
学位
氢能作为一种原料广泛、热值高、可循环、清洁无污染的无碳能源,有可能取代化石燃料,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电解水制氢是绿色、可循环的制氢技术,也是最有希望商业化的制氢方法。阳极析氧反应(OER)的标准电势为1.23 V,且涉及到4电子转移反应,其动力学反应缓慢,导致电解水中90%的电力消耗来自于阳极OER。肼氧化反应(Hz OR,N2H4+4OH-=N2+4H2O+4e-)具有很低的标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