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相关医学统计表明,心血管疾病成为了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头号杀手。在一项关于我国居民死亡原因随访调查的研究结果中表明,因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占全部死亡原因的44%;心血管病死亡发生率在我国城市居民中为210-240人/10万人,在我国农村居民中约为160-240人/10万人,成为了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心血管疾病成为了影响我国国民健康的首要大敌。大多数的患病个体发生在表面健康的人群中,占到了患病总体的70%左右。因此对能够反映动脉病变预警信号的动脉僵硬度指标进行早期监测并做早期的干预是非常必要的。身体成分是指组成人体的各种成分,它反映了人体体内的脂肪、蛋白质、无机盐、水分等主要化学组成成分的比率。身体成分结构比例不协调,特别是脂肪的分布比例不当,极易造成肥胖。而相关研究表明,肥胖是许多疾病发生的初兆,近年来,对肥胖的研究较多。比如:肥胖与骨密度、高血压等非常具有相关关系。但是,体成分与血管机能的关系研究还很少,所以对人群的体成分指标与血管机能的相关性研究则显得极为重要。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教职工体成分指标与血管机能指标测试数据的分析,寻找其分布规律,探求体成分指标与血管机能指标之间的关系,积极寻找体成分指标中能够有效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指标。本研究选取参加浙江师范大学体适能测试的1981名教职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54人,平均年龄为42.20±10.50岁;女性937人,平均年龄为40.48±9.87岁,总体平均年龄为41.35±10.23岁。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首先,通过健康体适能指标血管机能和体成分的指标测评指导健身运动,提高人体心血管功能和运动能力。测量CAVI和ABI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能够早期检测动脉硬化,预防未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死亡的危险,而且还可以观察干预前后血管机能的改善情况,用于判断干预的疗效,对血管疾病的诊断及亚健康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其次,探求体成分的各指标与血管机能各指标的相互关系,通过体成分指标对血管机能的提前预测,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且可以通过人体成分的变化来追踪动脉机能的变化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之间体成分指标、血管机能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男女总体血管弹性CAVI标准人群占检出率为60.1%,柔软人群28.5%,处于异常范围内的人数(较硬和硬)为11.5%,男女总体血管堵塞程度正常检出率为94%,处于血管非正常(包括钙化、闭塞、疑似闭塞的人数),即异常的人数检出率为4%;身体质量指数、肌肉量比值、体脂肪率等体成分指标与CAVI和ABI呈弱性相关;男女性不同身体质量指数分布等级的CAVI等级分布显示,超重和肥胖人群的血管弹性硬或较硬的发生率要小于体重过轻和标准的人群,肌肉量比值越高血管硬或较硬的发生率越低;男女不同体脂肪率和内脏脂肪等级的ABI等级分布显示,体脂肪率和内脏脂肪等级越高,ABI的异常发生率越高。由此得出结论:不同性别之间CAVI和ABI在数值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男性数值高于女性数值,男性血管弹性检出率要高于女性,血管堵塞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年龄是危害血管疾病的最大独立因素,相关性最大。体成分指标身体质量指数、体脂肪率、肌肉量比值内脏脂肪等级等都与CAVI和ABI有一定的相关性,虽然都是弱性相关,但也都与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在一定范围内,脂肪比重的增加有益于血管弹性,肌肉含量对血管弹性的贡献率最大。这提示我们,既不能盲目减肥,又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肌肉比重,保持自身体成分的合理比例;体成分指标中体脂率是影响ABI的最大独立危险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