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满足我国当前和未来社会安全需要的基础性工作,承载着我国各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经验总结,展现我国社会治理理念历史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在当前深化社会转型、经济发展、社会改革的背景趋势下,急需凝练各个方面、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理论梳理和经验整合。我国的社会稳定观正在由刚性稳定向柔性稳定、绝对稳定向相对稳定、阶段稳定向持续稳定转变,这需要借鉴西方风险研究的成功经验,在心理、行为、决策各个领域将风险作为基础理论进行研究,加强风险理论的引进和积累,不断把握社会稳定中的风险特征。从根本上提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理论性和科学性,这是本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只有推动社会稳定研究走向社会稳定风险研究,才能推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走向科学和规范,才能真正满足风险理论的要求和稳定现实的需要。通过风险评估追求社会稳定应该是一项科学的价值追求,稳定应当是通过科学评估之后,得出在理论指导下相对合理的实践认识。在制度层面,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一套科学的制度实践,并可在社会政策领域力图实现的现实目标,其核心是通过科学评估不断趋近于不稳蕴含的风险本质,保持对稳定风险状态的真实掌握。本研究运用风险的理论、视角和方法,从当前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得出了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科学原则是这项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今后完善这项制度的基本要求。为了满足这些科学原则,必须深入分析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专家评估与民众需求、指标体系与人工建模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意识到这项制度的完善,必须通过这些科学原则的逐步实现才能真正完成。我国已经开始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政策,是针对某一项目、某一政策、某一技术等专门性的评估,不能替代广义上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我们不能据此开展了各个专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就认为我们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本应该如此。事实上,现有政策的实施缺乏理论设计,也缺乏与指标设置的协同,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缺乏顶层的制度设计,而这些制度设计必须在科学原则的指导下,依赖完善相关技术路径得以完成,这是今后实践过程中要解决的具体技术问题。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技术路径建立在认识风险演变规律的基础上,对稳定风险爆发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的科学排查,即加强风险评估、风险预测、风险监测、风险预警各个流程之间的全面性、系统性联系。从而在实践过程中解决不科学、不规范等问题,落实对风险演化不同阶段质与量的认知,即把握了对稳定质性的动态评估。其创新之处在于,要打破用静态指标分析稳定某一阶段状态,便做出动态结论或评价的错误倾向,真正推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评估流程从偏向静态分析转向偏向动态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已经成为了国内推进重大事项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工具,成为了减少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关键举措。新形势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要走向成熟与完善,要求风险意识与稳定能力的高度结合,必将是一个持续的、系统的社会管理制度创新过程。因此,社会治理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的落脚点,其成果会对建立服务型政府、健全公共服务体系、重建社会信任、抵御现代社会危机起到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