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江格尔》的跨媒介传播研究 ——以汉文文献为中心的考察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ard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介影响着史诗的传播形式和传播要素,媒介的应用推动了史诗发展,形塑着史诗的文本内容。作为和《格萨尔》、《玛纳斯》齐名的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江格尔》产生于阿尔泰山和额尔齐斯河一带,广泛流布于国内外卫拉特蒙古族聚居的地区。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学的骄傲,亦是世界文学殿堂的瑰宝。延续至今的口头形式是《江格尔》被称为活态史诗的重要原因。此外,在它的传播历程中,还出现了其他传播媒介,经历了口头、书面、电子、网络等传播阶段。本文以史诗《江格尔》为研究对象,在把握媒介分期史的基础上,从历时的视角分析《江格尔》的媒介表现形式、传播要素变化以及文本特征。绪论部分阐述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创新点、难点、不足等。除绪论部分,该文主体分为四个章节,分析了不同媒介阶段史诗的传播形式、主体、受体,文本内涵和变化特征。第一章,口头传播时期。《江格尔》经历了从发源地迁徙流转的传播过程。在以口头为传播形式的基础上,传播主体包含政治上层和以江格尔奇为代表的文化阶层,传播受体集中于卫拉特部族百姓,亦不排除周边汉族、哈萨克族等群体。演述作为整体文本的一部分具有不同的文化功能,文本的具体内容带有鲜明的族群记忆特征。第二章,书面传播时期。《江格尔》的传播形式包括印刷技术未有普及之前的手抄记录,以及印刷技术普及开来的印刷文本与图像文本。传播主体由传统的政治、文化权力主体转变为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传播受体由部族所在地域的人群扩大为中国本土乃至世界范围的广阔人群。文本在由活态转为静态的固化过程中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章,电子传播时期。《江格尔》的传播形式包括动画电影、广播电视,这是《江格尔》首次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前一阶段传播主体中的学者走入幕后,政府部门利用官方的广播电视系统为史诗的传播开辟新的局面,具有商业性质的传媒公司首次进入传播主体的行列。传播受体完全扩大为中国域内受众,并在一带一路沿线和亚非欧国家蔓延开来。与此同时,文本为适应电子媒介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改编,主要表现在以情节主题、情节单元为主的动态情节单元变化和包括人物、助手(器物)在内的静态情节单元变化。第四章,网络传播时期。《江格尔》的传播形式主要包括短视频传播和音频传播。作为后起的传播主体,传媒公司成为了主要的生力军,热爱《江格尔》文化的人们在移动互联网的赋权下也成为了传播主体。传播受体变为广大网民,表现出了主客一体的特征。这一时期的文本已不再局限于史诗自身,而是以《江格尔》为引领,带动了一系列民族文化的传播、传承。结语部分对史诗《江格尔》的跨媒介传播历程作出总结并提出展望。
其他文献
新时代大学生群体正日益成为公共部门主要的后备人选,持续的“考公热”、“考编热”现象凸显了大学生的择业偏好。公共服务动机是指个体对他人、集体或社会的一种非自私的、奉献的、利他的动机、价值和态度,大学生公共服务动机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其择业意向。若大学生出于功利性因素进入公共部门工作,最后可能会因为公共服务动机的缺失将无法形成职业幸福感,出现消极怠工等现象,难以履行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因此开展大学生群
集体谈判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距今已经发展多年并且积累了大量经验。相较于西方成熟的体系,我国的集体协商制度起源相对较晚,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趋成熟,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劳资双方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达到协商平衡点的难度更大,这就要求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实施更高效。因此,在我国结合国情和西方集体谈判经验制定了符合我国实际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基础上,还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有效推进中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服务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和农信”)是国家普惠金融战略有力的贯彻者,通过提供无抵押的小额信贷服务,致力于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的经济状况。2016-2018年,Visa公司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及其旗下的中和农信发起金融普惠及教育项目,面向中和农信全国所有分支机构所辖地区的农户开展征信、保险、法律常识、绿色金融等金融知识教育活
《不为谁而作的歌》选自林俊杰的专辑《和自己对话》经由弦乐编曲的打造,气势磅礴,真挚动人,并且开创性的在国内首次采用“人头录音”技术,有如置身浩大的音乐厅,四面环绕的音乐宛若林俊杰正在台上演唱。该歌曲主副歌各具个性又非常融合,编曲大气磅礴,令人难以忘怀,大有绕梁三日余音不绝之感,是一首十分成功的音乐作品。在歌词方面,与林俊杰多年合作深刻了解他音乐之路的作词人林秋离,不仅写出了林俊杰内心深处的疑惑、呐
在外国音乐进入国门之前,我们很难回避这样一个现实,充满地域性文化魅力的民族民间音乐,可以说一直是中国音乐文化的主体。随着外来音乐文化的渗入,多元的音乐文化成为主要流行趋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内容与形式等方面明显落后。这种影响无疑也是具有双面性的,它虽然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整体处于滞后状态,但是却在另一方面激励着我们更加要重视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我国说唱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龚贤将传统山水画中的点线形式进行整合,并通过截取法将平行式、三角式等多种形式进行组合构造画面,使其呈现出一种明快的节奏感,这种节奏感让他的山水画图式呈现出一种现代意趣。本文试图通过横向对龚贤山水画图式分析作为探究的起点,以我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对龚贤山水画图式中形式元素的借鉴为主线,并纵向缠绕现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几种创作元素和表现技法的使用,探讨山水画的创作。并进一步从创作构思、色彩运用、表现手法法等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一系列因人口与资源不匹配的问题不断滋生,而在这些大城市病中交通拥堵问题尤为严峻。本文针对特定时间段内,在中小学、幼儿园学校等特定场所所在路段,因人流、车流交织等客观因素必然导致的交通缓行甚至交通拥堵问题,提出时段性拥堵的概念,并对国内外的优秀实例进行剖析,提取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深入分析沈阳市中小学校门前路段的设施现状、地理区域分布、使用人群等情况,剖析造成上下学时段
近年来,“全民阅读”活动广泛开展,各地区积极响应,在此背景下各级政府先后制定了系列规划促进全民阅读活动发展,并形成了显著的效果,提升全民阅读水平。但由于农村公共阅读空间使用群体单一、村民代际之间文化传承断裂等因素,导致文化符号在农村艰难延续,基层群众在全民阅读活动中逐渐被“边缘化”,因此,公共阅读空间的使用方面仍有较大的完善空间,其总体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对菏泽市部分农家书屋进行文献研究和问卷分析
平原农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关系到农产品质量的安全和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关于土壤重金属的污染评价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备受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十分严峻,土壤污染备受瞩目,我国已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来规范防治,合理评价不同地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南京市江宁区作为华东最大、全国第二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之前对此地区的土
经济的繁荣发展,顺而推动力了民俗博物馆的发展,迎来了各类博物馆的百花齐放。民俗博物馆作为一种新型的博物馆类型被人们越来越重视。它对记录地域性民俗文化的保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在此方面博物馆的建设与改造起步较晚,但发展态势良好。我国民俗博物馆多样并存,有综合性的、专门性的。本文改造的则是综合性的地域性民俗博物馆,它不仅注重民俗文化的保护与研究,而且还注重民俗博物馆的发展与建设,不断的完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