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yn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人还是社会,都必须求发展。本文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为依据,遵从事物发展的有序性、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论述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 一、关于发展与发展观。在人的活动范围内,发展是客观过程,同时又打上了主体的烙印。发展观,就是人们对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的集中体现。从发展的主体与发展的目的来看,发展观分为个人本位的发展观、社会本位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三种。 二、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差异。其差异是确立和贯彻新发展观的理论前提和基础,具体表现在发展的主体、发展的基本问题以及发展的基本方式上的不同。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有机体,而人的发展的主体是现实的个人;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问题是物质生产力问题和社会关系问题,而人的发展的基本问题是人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现实条件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式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历史性,而人的发展的基本方式就纵向的结构而言是主体的主观状态与主体的客观状态在实践活动中的不断统一,就横向的时空而言,表现为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三、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联系。正是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差异性和相对独立性导致了二者之间的辩证运动,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运动两类。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中,虽然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间的关系在私有制条件下是对立的,但是资本主义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前提与条件;同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 四、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人的现代化。现代化问题是我国发展问题
其他文献
阿毘达摩论事(Kathāvatthu)是南传上座部的辩论书,出自佛灭后200-300年间阿育王(Asoka)时期的部派佛教。在七部论中排第五,其论在第三结集时由目犍连子帝须长老(Moggaliputta Ti
本文以现存于《大正藏》及《卍续藏》中的吉藏解经文献为基础,试图通过文本分析阐明吉藏解经之特色与方法。解经之学,是汉传佛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源远流长,从现存的资料来看,自
本文是一篇关于《庄子》文本本身的论文,旨在以“主体间性”作为理论背景和考察问题的视角,就其思想中对于个体存在的关注以及对于不同个体存在之间关系的关注这样两个不同的
党的十七大以来,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作为关系社会长远发展的战略任务。公民道德是调节社会成员之间伦理关系和行为的准则,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当前
玄学的产生是中国哲学思维进程中的一大转折,由汉代经学向魏晋玄学的演变具有思维逻辑发展的内在必然性.该文就这一思潮转变过程大致做一分析.该文试图说明魏晋玄学是在对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