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随机对照试验(RCT)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针灸对IVF-ET妊娠结局(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持续妊娠率、活产率)进行Meta分析,为进一步提高针灸辅助干预IVF-ET的研究水平、治疗手段和文献质量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研究方法:手工及计算机检索各中英文数据库于建库至2020年2月15日期间收录的相关文献,英文数据库包括Embase、Pub 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文数据库包括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评估针灸辅助干预IVF-ET的疗效。治疗组包括传统手法针刺、电针、温针灸、耳针,对照组包括安慰穴位、安慰针刺、空白对照。运用制定的检索策略筛选出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RCT文献,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估用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评价,通过Revman 5.3软件整合数据,最后进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5篇文献,结果如下:1、针灸辅助IVF-ET的治疗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RR=1.27,95%CI(1.15,1.41);Z=4.96,P<0.00001]2、针灸辅助IVF-ET的治疗可以提高活产率[RR=1.26,95%CI(1.01,1.59);Z=2.20,P=0.04]3、针灸辅助IVF-ET的治疗可以提高持续妊娠率[RR=1.26,95%CI(1.01,1.57);Z=2.04,P=0.04]4、在改善辅助IVF-ET的生化妊娠率中,针灸组和对照组疗效无明显差异[]5、于超促排卵过程中对行IVF-ET的患者进行针灸干预,能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RR=1.47,95%CI(1.25,1.72);Z=4.72,P<0.00001]6、多个时段对行IVF-ET的患者进行针灸干预,能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RR=1.47,95%CI(1.25,1.72);Z=3.74,P=0.0002]。7、于胚胎移植前后及经阴道取卵时间前后进行针灸干预,针灸组和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差异。[RR=1.17,95%CI(0.97,1.41);Z=1.65,P=0.10]8、于经阴道取卵时间前后进行针灸干预,针灸组和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差异[RR=1.00,95%CI(0.78,1.29);Z=0.02,P=0.99]9、单纯手法针刺辅助IVF-ET的治疗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RR=1.22,95%CI(1.05,1.41);Z=2.62,P=0.009]10、电针辅助IVF-ET的治疗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RR=1.26,95%CI(1.13,1.42);Z=3.96,P<0.0001]11、温针灸辅助IVF-ET的治疗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RR=1.99,95%CI(1.38,2.89);Z=3.66,P=0.0003]研究结论:1、针灸辅助IVF-ET的治疗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和活产率。2、针灸辅助IVF-ET的治疗不可以提高生化妊娠率。3、超促排卵过程中或在多个时段对IVF-ET进行针灸干预,能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于胚胎移植前后及经阴道取卵时间前后进行针灸干预,不能提高临床妊娠率。4、单纯手法针刺、电针、温针灸辅助IVF-ET的治疗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5、未来可围绕针灸的时机和疗程进一步细化研究方案,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RCT研究,对比出最佳针灸干预的时间。为针灸对IVF-ET辅助治疗提供更多的循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