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坑矿床位于桂西北丹池成矿带中部的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内,是矿田内规模最大、成矿特征最为典型的一个世界级矿床,由浅部的锡多金属矿体(包括大脉型、细脉带型、91号和92号等)和深部(355m中段以下)新近发现的94号、95号、96号、97号等矽卡岩型锌铜矿体组成。本文主要针对深部锌铜矿开展了矿化蚀变特征、矿体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方解石稀土特征和S同位素等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1)基本查明了深部锌铜矿的矿化和蚀变特征。锌铜矿主要产在中泥盆统罗富组中-薄层泥岩、泥灰岩中,总体呈似层状产出,沿走向和倾向均具有膨胀收缩和尖灭再现等特点;围岩蚀变主要有由石榴子石、硅灰石等组成的“红矽卡岩化”,由绿泥石、透闪石、阳起石等组成的“绿矽卡岩化”,碳酸盐化,硅化和萤石化等。其中,与矿化关系密切的主要是“绿矽卡岩化”。(2)锌铜成矿主体受EW向长坡次级背斜北翼的顺层滑动破碎带控制,NE向断裂为主要导矿构造,顺层破碎带、SN向褶皱和挠曲以及SN向断裂、裂隙为主要容矿构造,NE向断裂和SN向褶皱、挠曲交汇部位为矿化富集有利地段。(3)锌铜矿体受隐伏岩脊控制,主要产在隐伏岩脊由NE向向NW向转弯部位。(4)通过微量元素测试资料分析,发现Zn、Cu、Ag、Sb等主要成矿元素含量均由NE往SW方向降低,如从拉么锌铜矿0号矿体→96号→95号→94号矿体,空间上逐渐远离隐伏岩体,Zn(4.99%→5.81%→3.40%→3.04%)和Cu (0.57%→0.21%→0.27%→0.13%)出现了降低趋势。由此判断锌铜成矿流体主要由NE向SW方向运移。(5)紧靠隐伏岩体的拉么锌铜矿床脉石矿物方解石稀土总量为12.85×10-6~43.74×10-6,轻重稀土比LREE/HREE为1.15~3.00;离岩体较远的铜坑矿床深部锌铜矿方解石稀土元素总含量为15.53×10-6~16.17×10-6,轻重稀土比LREE/HREE为3.22~3.94。二者稀土元素特征相似,总量较低,均富集轻稀土,但远离岩体的铜坑矿床深部锌铜矿方解石更加富集轻稀土。矿石S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拉么锌铜矿的闪锌矿δ34S值变化于-2.4‰~2.5‰,平均值为0.5‰;96号锌铜矿体的闪锌矿δ34S值变化于-4.3‰~0.3‰,平均值为-3.6‰;二者为同源产物,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龙箱盖隐伏花岗岩体,系岩浆流体交代成矿,且从拉么锌铜矿到铜坑深部锌铜矿δ34S值减小,轻硫富集表明有更多的地层物质混入。(6)依据锌铜矿体的主要产在龙箱盖隐伏岩体顶板-100m标高范围内、NE向断裂为主要导矿构造、NE向断裂与隐伏岩脊交切部位成矿有利等研究认识,提出大厂矿田西矿带SW延伸段的青菜园一带为锌铜矿的找矿远景区。此外,结合SN向褶皱控矿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铜坑矿床深部预测了2个找矿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