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核梭杆菌通过破坏肠黏膜屏障及诱导异常炎症参与炎症性肠病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发生在胃肠道的、原因不明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研究表明其发病是遗传、外界环境和肠道菌群改变等综合作用导致,其中肠道菌群失调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我们在IBD患者粪便标本中检测数种过去报道与IBD或结直肠癌相关的细菌的丰度,发现IBD患者粪便中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艰难梭菌和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的丰度都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其中Fn与IBD的相关性最为显著。Fn是一种革兰阴性专性厌氧菌,具有黏附和侵袭的特点。一项多中心队列研究指出,Fn在新诊断IBD患者中的丰度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因此我们计划研究Fn对IBD发生发展的影响。我们发现Fn与患者的疾病活动度显著相关,并可在肠炎模型小鼠体内显著加重肠炎。进一步研究发现Fn可通过调控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和分布从而破坏上皮完整性和增加通透性。此外,我们还发现Fn能上调上皮炎症因子(IFN-γ、TNF-α、IL-1β、IL-6和IL-17)表达和激活STAT3信号通路、刺激CD4+T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向Th1和Th17细胞分化。综上所述,我们的实验揭示了Fn对肠黏膜屏障及肠道异常炎症反应的调控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我们认为检测和靶向Fn的治疗有助于优化IBD的临床诊治方案,尤其是对于难治性和频繁复发的IBD患者。
其他文献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年龄相关性骨骼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逐渐上升。姜黄素作为一种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炎、抗肿瘤、抗HIV、抗菌、抗氧化等,而且姜黄素对OVX模型造成的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因而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萝卜硫苷即4-甲基亚磺丁基硫苷是一种异硫氰酸盐,其在西兰花种子中含量很高,它有抗炎、抗癌等作用,且它对骨关节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然而它们是否对老
目的:对肝硬化患者发生轻微型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的现状和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基于Logistic回归方程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分别建立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筛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和泛化能力比较,为有效识别高危人群、开展诊断性检测和预见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会议法确
背景与目的: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但是目前缺乏关于PVT在肝硬化急性失代偿(acute decompensation,AD)患者中的研究。我们旨在研究肝硬化AD患者中非肿瘤性PVT的患病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我们回顾性地研究中国慢(加急)性肝衰竭联盟建立的大型前瞻性、多中性的慢性肝病急性加重患者队列(Chinese AcuTe-
背景与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目前在全球患病人数不断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其严重类型。NAFLD/NASH是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症等的危险因素,也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疾病负担。NAFLD特别是NASH目前发病机制不明。脯氨酰内肽酶(PREP)是由约7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丝氨酸蛋白酶,在肝脏中活性较高。我们前期体内体外实验均证实肝细胞脂肪变时伴PREP
背景与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结肠,以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持续性炎症为典型病理特征。U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肠道菌群紊乱和免疫反应失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有关。目前临床上可使用的UC治疗药物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更安全、更有效的新型药物仍然是当务之急。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是一种内源性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全世界最多见和最重要的慢性肝病,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遗传易感性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随着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逐年递增,近年来发现胆汁酸在该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次我们的目的是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胆汁
目的: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涉及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硬化性胆管炎和肝移植后的新发自身免疫性肝炎。青少年人群(10岁-19岁)相较于低龄儿科患者,主诉更明确,对于自身病情的了解亦更详细。总结分析青少年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转归,可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住院及门诊随访的32例青少年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分型
背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以小叶间胆管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疾病进展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甚至是肝硬化。其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胆管上皮细胞的免疫损伤在PBC的发生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一部分KLRG1阳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参与介导PBC患者胆管的免疫损伤目的:探究PBC患者肝内KLRG1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并研究KLRG1阳性免疫细胞参与胆管
研究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肝纤维化是当今临床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方法。因此,探寻NASH及肝纤维化防治的新靶点及新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基于靶向肝星状细胞(HSC)可治疗肝纤维化及表观机制在HSC激活中的关键作用,通过构建基于细胞的高通量筛选方法,筛选表观抑制剂库中的小分子化合物,前期筛选研究发现HDAC抑制剂givinostat可强力抑制HSC激活,提示givinosta
研究背景与目的:他克莫司是一种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既往研究和专家共识都已证明其对炎症性肠病(IBD)的诱导缓解是安全有效的。本项单中心、回顾性的临床研究拟探讨口服他克莫司在治疗激素依赖性或激素抵抗性IBD中诱导缓解以及维持缓解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方法:共筛选了41例激素依赖性或激素抵抗性炎症性肠病的成年患者,包括克罗恩病(CD,n=20)和溃疡性结肠炎(UC,n=21)。他克莫司口服起始剂量为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