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群众享受到均等的公共医疗服务是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建国以来,我国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上的步伐从未停歇,经过四个阶段的努力,已经初步构建起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但我国人口基数大,病患数量众多,加之建国后60多年的公立医院发展积累,导致大部分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公立大医院,而近年来打造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也因为群众就医习惯难以改变,而陷入资源闲置的状态。与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的情况不同,公立医院的医疗负担较重,导致了看病难问题的加剧。从目前导致看病难问题的众多因素中,我们发现,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公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浪费和基层医院医疗资源的闲置。如何破解由此而带来的难题,是本文将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我国医改的历史进程以及当前我国医疗资源利用情况;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我国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四个具体表现,表现在医疗人才、医疗设备、医院床位和医疗资金等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国内外在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方面的先进经验;第五部分结合我国国情,就如何建立更加有效的政策体系,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本文认为,要改变目前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现状,要从建立医疗机构分级制度做起,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职责,在此基础上重新调整医疗资源分配结构,将优质资源集中到公立医院,将基础性医疗资源集中到基层医院,并通过建立社区首诊制,引导居民到最适合自己的医疗机构就诊;要加快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建立全民医疗信息共享制度,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要建立医疗机构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和监督体系,对医疗机构使用医疗资源提出政策上的要求,促进使用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