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棕榈油是从棕榈果的中果皮中提取的油脂,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E,并且其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适宜,但其在低温下易凝固。本课题使用螺旋压榨法提取棕榈原油,对棕榈液油的制备以及棕榈油脂微胶囊的生产工艺进行系统的研究,包括棕榈油的提取和加工工艺研究、棕榈原油的结晶动力学研究、棕榈油物化性质的研究、棕榈油营养成分及其抗氧化性的研究和棕榈油脂微胶囊生产工艺等研究内容,为开发新型棕榈液油产品提供一些新颖思路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棕榈油的提取及加工工艺的研究考察不同提取方法对棕榈原油的油脂提取率的影响,选择溶剂浸提法和压榨提取法进行比较,油脂提取率分别为49.4%和33.6%。但是,考虑到开发新型食用用途的棕榈油产品,本研究选用螺旋压榨法作为提取棕榈原油的方法。2、棕榈原油的结晶动力学研究考察不同温度下棕榈原油的结晶动力学规律,选取15℃、17℃和19℃进行研究,分析三个温度下油脂结晶相关的Avrami动力学模型和参数。结果表明:17℃的Avrami模型的拟合度最高,其次是15℃和19℃。15℃、17℃和19℃三个结晶温度下的晶形分别为针状型、针状和片状混合型,片状型。3、棕榈油的物化性质研究考察不同研究阶段的棕榈油样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通过对比相关的水分含量、灰分含量、滑动熔点、酸值、过氧化值、碘值、皂化值等相关特性,作为评价加工工艺效果的指标。4、棕榈油营养成分及其抗氧化性的研究考察不同的棕榈油样品中维生素E、维生素A含量和脂肪酸组成情况,以及通过FTC法和TBA法测定添加0.02%、0.05%和0.1%TBHQ棕榈油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经过精炼和分提工艺处理后的棕榈油,总生育酚含量损失了14%,β-胡萝卜素含量损失了17.4%并且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增大;0.02%TBHQ就能够有效增强棕榈油的抗氧化能力。5、棕榈油脂微胶囊生产工艺的研究考察不同的壁材原料配比、芯材壁材比例、乳化剂添加量、进风温度和出风温度对棕榈油脂微胶囊的微胶囊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棕榈油脂微胶囊的生产工艺参数为乳清蛋白:麦芽糊精为1:2,芯材:壁材为1:2,乳化剂用量为0.5%,进风温度184.8℃,出风温度89.3℃时,棕榈油脂微胶囊的微胶囊化效果最好。创新点:(1)为解决棕榈油低温易凝固、传统精炼工艺营养成分损失大的问题,采用干法分提技术和改良的精炼工艺来制备特性优良的棕榈液油。(2)采用复合壁材麦芽糊精和分离乳清蛋白,制备抗氧化稳定性强、营养价值高和货架寿命长的棕榈油脂微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