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移形吻合术”联合5-FU和单纯使用“移形吻合术”在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中的治疗效果,探讨“移形吻合术”联合5-FU治疗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及预防手术后再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30头雌性小型猪随机分为A、B、C 3组,其中A、B组为对照组,C组为实验组。建立肝门部良性胆管狭窄模型,待胆管狭窄形成后仅将A组小型猪狭窄段胆管分离出后关腹。B组小型猪在分离出狭窄段胆管后对其行“移形吻合术”治疗。C组在B组的基础上在“移形吻合术”完成后于吻合口周围放置中人氟安。观察术后各组小型猪的饮食情况、精神状态以及尿液颜色的变化,并检测手术完成后7天、15天、30天、60天、90天血常规及肝功能的变化。在所有手术完成3个月后处死所有的小型猪,提取每只小型猪狭窄段胆管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和PCR检测。结果:本实验自手术日起共观察90天,期间共有2头小型猪死亡,1头在手术后14天死于感染,1头在术后32天死于肝功能衰竭,其余小型猪均存活至研究终点。A组小型猪术后饮食情况、精神状态及尿液颜色与术前无明显差异,体重也逐渐下降。术后各时段里A组小型猪WBC计数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RBC计数较术前降低(P<0.05),与术前相比PLT计数在术后7天时降低(P<0.05),而后又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肝功能检查各指标数值均大于术前,且进行性升高(P<0.05)。在术后5~8天的时间里,B、C两组的饮食量以及精神状态较术前逐渐恢复,尿液颜色也逐渐变淡,至手术后90天B、C组小型猪体重已恢复至模型制作前。B、C组术后血常规中WBC计数在术后15天时小于术前(P<0.05),而后趋于平稳,RBC及PLT计数在术后7天时小于术前水平(P<0.05),而后出现回升。肝功能检查指标数值较手术前均低,并逐渐下降(P<0.05),自手后30天起C组小型猪的肝功能检查指标下降程度比B组明显(P<0.05)。病理学检查见C组小型猪狭窄段胆管上皮细胞炎性增生及胆管壁增厚程度较A、B组轻。PCR的结果显示C组小型猪狭窄段胆管内TGF-β1、PDGF和CTGF m RNA的表达水平比A组及B组小型猪的表达水平低(P<0.05);而A组和B组小型猪间各项m RNA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移形吻合术”联合5-FU在对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的治疗中是安全可行的。2.“移形吻合术”联合5-FU可以用来治疗肝门部胆管的良性狭窄,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吻合口再狭窄的形成。3.“移形吻合术”联合5-FU对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单纯运用“移形吻合术”。综上所述,在对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的治疗中,“移形吻合术”联合5-FU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同时它在预防术后吻合口再狭窄也有一定的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