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最为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患病率逐年升高,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运动被认为是其低成本且疗效最显著的治疗措施。运动时骨骼肌可分泌多种肌肉因子参与对机体的调控作用,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作为一种肌肉因子,被证实参与了运动对多种代谢性疾病的保护性调控作用,而IL-6在运动改善NAFLD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目的:通过本课题研究,进一步证实运动对NAFLD的改善作用、运动对IL-6的表达调控作用,并充分证明IL-6是否介导了运动对NAFLD的改善作用,深入阐明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8-10W的IL-6基因敲除小鼠及同窝生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对照组,高脂饮食模型组及高脂饮食运动组。普通饮食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高脂饮食模型组及高脂饮食运动组给予高脂饲料,20周后高脂饮食运动组进行跑台训练,以12m/min速度,每天运动1小时,每周运动5天,共运动8周,监测小鼠体重、血糖变化,收取血、肝脏、脂肪检测相关指标。结果:运动可改善高脂饮食引起的胰岛素抵抗、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脂的升高,但在IL-6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之间无显著差异。在野生型小鼠中,运动显著改善了小鼠肝组织内的空泡样变、炎症细胞浸润、甘油三酯蓄积;但是在IL-6基因敲除小鼠中,运动只是在部分程度上改善了肝组织内的空泡样变、炎症细胞浸润和甘油三酯蓄积,且IL-6基因敲除小鼠运动组与野生型小鼠运动组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相关基因与蛋白检测结果显示,运动对肝脏脂质蓄积的改善作用可能是经由IL-6下调PPARγ及其下游脂质转运相关基因CD36、脂滴形成相关基因Fsp27实现的。运动对炎症的改善可能是经由IL-6下调趋化因子MCP1减少巨噬细胞募集实现的。此外,与IL-6基因敲除小鼠相比,运动对野生型小鼠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重量的下调作用更显著。更进一步的分子机制探讨证实IL-6介导了运动对皮下脂肪及内脏脂肪中脂质分解相关基因(ATGL和HSL)和能量代谢相关基因(PGC-1α和UCP1)的上调作用。结论:IL-6可部分介导运动对NAFLD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IL-6一方面通过下调PPARy及其下游基因CD36、Fsp27减少肝内脂质蓄积,另一方面通过下调趋化因子MCP1减少肝内炎症细胞聚集来介导运动对NAFLD的改善作用。此外,IL-6还通过上调脂质分解相关基因(ATGL和HSL)和能量代谢相关基因(PGC-1α和UCP1)促进脂肪分解和白色脂肪棕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