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波教授辨治阳虚型心水病经验的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zi229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阳虚型心水病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探析袁海波教授对阳虚型心水病的辨治思路,为治疗本病提供一套相对完整的中医临床诊疗体系,提高中医药辨治阳虚型心水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攻读研究生期间跟师随诊,一方面,对袁老学术思想、遣方用药规律进行整理、总结;另一方面,对袁老在2014年至2018年间亲诊的阳虚型心水病病案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将符合条件的病案的全部临床资料利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结果进行挖掘、分析、归纳、总结。
  结果:
  1.袁老认为,阳虚型心水病病位在心,相当于西医学中的部分慢性心力衰竭。气虚是阳虚型心水病发生发展的始动因素,阳虚是阳虚型心水病发病的主要机理,其病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先天禀赋不足,心失所养(2)药食不当,阳气内耗(3)外感寒湿,内舍于心(4)久病伤阳,气阳两虚(5)劳逸失度,生化乏源。
  2.阳虚型心水病的主要症状有胸闷、心悸、浮肿、气短、乏力;主要面色为面色暗黄;主要舌象为舌质暗淡苔薄白;主要脉象为脉象细弦、脉象结。
  3.临证中以脏腑辨证为主,气血津液辨证为辅。本病之本为阴阳失调,治疗大法为调整阴阳。其基本病机为阳虚、血瘀、水停,治法为温阳、活血、利水。常用方以自拟方苏心醒方、桂枝甘草汤、苓桂术甘汤、理中汤、参附汤、真武汤等方化裁为主。
  4.常用药有茯苓、白术、人参(或太子参、红参、党参)、甘草、黄芪、酸枣仁、麦冬、丹参、麦芽、香附、车前草、葶苈子、龙眼肉、龙骨、牡蛎、枳壳、檀香、山茱萸、紫石英、柏子仁、木香、黄精、合欢皮、延胡索、枸杞子、徐长卿、桂枝、陈皮、郁金、半夏、降香、川芎等。
  5.治疗本病常用的药物药类为补虚药和理气药;最常用的药物药性为温性药;使用的药物药味以甘味、苦味、辛味药为主;常用药物主要归肺经、脾经、肝经、胃经、心经、肾经。
  结论:
  通过对袁老辨治阳虚型心水病的学术思想和用药规律总结,可以得出,以胸闷、气短、喘咳、浮肿、心悸、畏冷肢凉为典型临床症状表现,既往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属中医“心咳、心痹、心胀、心悸、水肿”等范畴,可诊断为阳虚型心水病。主症为:胸闷/气短/喘咳、心悸、乏力。次症为:浮肿、畏冷肢凉/喜温。基本病机为阳虚、血瘀、水停,治疗中以温心阳、健脾阳、扶肾阳治其本,活血、利水、化痰、解表、清热以治其标。治疗心阳虚型心水病时,常选桂枝甘草汤合自拟方苏心醒方加丹参、郁金、元胡等活血药;治疗心肾阳虚型心水病时,多选参附汤或真武汤合自拟方苏心醒方加减;治疗心脾阳虚型心水病时,方选苓桂术甘汤或理中汤合自拟方苏心醒方化裁。温心阳多用桂枝、炙麻黄等;健脾阳多用干姜、荜茇、砂仁等;助肾阳多用紫石英、补骨脂、淫羊藿等。益气多用人参(或党参、太子参、红参)、黄芪、甘草;活血多用郁金、延胡索、丹参、川芎;行气利水多用香附、生麦芽、车前草、葶苈子、猪苓、泽泻、白茅根。
其他文献
目的:收集、整理赵文霞教授诊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医案,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对其组方规律、用药特色进行数据挖掘及分析,总结赵文霞教授治疗本病的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  方法:①病历收集:收集整理赵文霞教授2016.3-2018.12期间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NAFLD患者的门诊病历,查找、筛选出符合纳入标
目的: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表现、中医证候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本病的镜下表现与中医证候及相关因素的关系。  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两年间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病例进行调查,制定关于疾病相关因素的临床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主要临床症状、病程、胆汁反流程度(Ⅰ度、Ⅱ度、Ⅲ度)、胃黏膜表现(水肿、糜烂、充
目的:通过临床运用健脾补肾汤治疗脾肾气虚型原发性IgA肾病,观察其临床疗效,客观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为今后治疗IgA肾病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方法:对前来就诊并符合本试验纳入标准的IgA肾病患者60名,根据随机对照原则进行分组,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缬沙坦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汤”。整个试验疗程共12周。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及相关检验
目的:  本研究通过详阅艾滋病及丙肝的相关文献,收集对比河南部分地区HIV/HCV合并感染者、单纯HIV感染者和单纯HCV感染者的相关信息,明确该地区HIV/HCV合并感染者临床常见的中医证候特点,为临床初步制定HIV/HCV合并感染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奠定基础。  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出有关艾滋病、丙肝、艾滋病合并丙肝感染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文献研究结合专家论证制定《HIV/HCV中医证候临床调
学位
研究目的: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艾滋病的关键,证候理论指导着中医的临床,证候分类方法在中医治疗临床疾病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医证候理论和证候分类的科学基础近年来并未取得明显进展,究其根本可能是仍然缺乏合适的方法和途径,代谢组学技术为中医证候标准化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基于此,本研究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探讨不同证候代谢轮廓差异,寻求差异代谢物中的相同点,为中医“异病同治”理论提供临床研究的科学依据
学位
目的:通过研究EGFR、EML4-ALK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根据辨证分型,指导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基因检测,为中医药结合靶向治疗的客观研究提供临床辨证的参考依据,期待能为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研究水平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方法:通过前期的文献检索,专家咨询和临床观察,从重要性和确定性角度筛选指标,制定中医证候调查表
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也明显的加快;高压力随着快节奏的生活而出现,各种各样的精神疾病也伴随高压力而出现。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发现:冠心病患者在长期的疾病困扰下,往往容易伴发情绪障碍,其中以焦虑、抑郁较为常见。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心理因素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冠心病与心理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有着紧密的关系。  目的:本课题主要是分析引发不稳定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影响
目的:本课题拟通过观察消溶稳斑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U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深入探讨消溶稳斑方稳定和消退冠脉易损斑块的作用机制。  方法:依据纳入标准,临床拟收集66例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抗血小板、抗凝、抗心肌缺血等)治疗及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消溶稳斑方颗粒剂
目的: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探讨清热祛湿中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和预防肥胖症提出新的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二区符合入组标准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予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所入组患者在研究期间给予基础治疗即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并停用其他影响肠道菌群失调的药物。试验组运用中药颗粒剂干预;对照组选用包装、质量、味道、质感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168例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OSAHS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初步探讨其可能性高风险中医证候及分布特点,为中医药防治及临床选方用药提供基础。  方法:收集2017年01月至2019年0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病例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患者168例。运用课题组前期文献调研及“德尔菲(Delphi )评价法”结合专家咨询拟定的《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OSAHS患者病例报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