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OSAHS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lql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168例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OSAHS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初步探讨其可能性高风险中医证候及分布特点,为中医药防治及临床选方用药提供基础。
  方法:收集2017年01月至2019年0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病例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患者168例。运用课题组前期文献调研及“德尔菲(Delphi )评价法”结合专家咨询拟定的《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OSAHS患者病例报告表及中医证候调查表》(见附录1),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监测指标及四诊信息,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对收集到的四诊信息进行频数分析及因子分析法,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者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本研究通过收集168例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OSAHS患者,将得到的四诊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及舌脉象进行频数分析,剔除频率<10%的症状、体征及舌脉象,得出34个有研究意义的四诊信息变量,进行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结果显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显著性<0.05,且KMO统计量为0.678)。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出9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达73.173%。研究分析9个公因子下的症状、体征及舌脉象,并结合专家意见,得出其主要证型分别为:风痰瘀阻证、痰湿中阻证、痰热蕴结证、气虚络瘀证。每例患者在9个因子中得分最高即为该患者所属证型,公因子4因所含症状体征较少,难以判别所属证型,排除所属公因子4的患者有13例,剩余155例患者中,风痰瘀阻证患者63例,占40.6%;痰湿中阻证39例,占25.2%;痰热蕴结证33例,占21.3%;气虚络瘀证20例,占12.9%。
  2.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不同程度OSAHS患者各证型分布情况:四种证型在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轻度、中度及重度OSAHS三组之间比较分析,统计得出风痰阻络证均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0.003(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分析风痰阻络证在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轻度、中度及重度OSAHS三组上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轻度OSAHS与合并中度OSAHS组比较P值为0.350,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轻度OSAHS与合并重度OSAHS组比较P值为0.001(P<0.05),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中度OSAHS与合并重度OSAHS组比较P值为0.039(P<0.05)。结果显示,OSAHS是急性缺血性中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OSAHS风痰瘀阻证患者以中、重度OSAHS为主,可能提示其病情加重或预后不佳。
  结论:
  1.本次研究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OSAHS患者中存在着性别的差异,男性多于女性。
  2.本次研究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OSAHS患者主要证型依次为:风痰瘀阻证、痰湿中阻证、痰热蕴结证、气虚络瘀证。
  3.通过统计比较分析结果提示,OSAHS是急性缺血性中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风痰瘀阻证是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中、重度OSAHS患者的重要证候,可能提示其病情加重或预后不佳。
  4.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OSAHS以“风、痰、瘀、火、虚”为病理特征,这既与中风和鼾眠各不相同,又具有二者的病理因素特点。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益气活血方干预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心力衰竭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临床依据。  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西药加中药模拟剂治疗,治疗组40例予以常规西药加益气活血方治疗,疗程3个月。记录患
目的:收集、整理赵文霞教授诊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医案,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对其组方规律、用药特色进行数据挖掘及分析,总结赵文霞教授治疗本病的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  方法:①病历收集:收集整理赵文霞教授2016.3-2018.12期间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NAFLD患者的门诊病历,查找、筛选出符合纳入标
目的: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表现、中医证候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本病的镜下表现与中医证候及相关因素的关系。  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两年间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病例进行调查,制定关于疾病相关因素的临床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主要临床症状、病程、胆汁反流程度(Ⅰ度、Ⅱ度、Ⅲ度)、胃黏膜表现(水肿、糜烂、充
目的:通过临床运用健脾补肾汤治疗脾肾气虚型原发性IgA肾病,观察其临床疗效,客观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为今后治疗IgA肾病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方法:对前来就诊并符合本试验纳入标准的IgA肾病患者60名,根据随机对照原则进行分组,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缬沙坦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汤”。整个试验疗程共12周。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及相关检验
目的:  本研究通过详阅艾滋病及丙肝的相关文献,收集对比河南部分地区HIV/HCV合并感染者、单纯HIV感染者和单纯HCV感染者的相关信息,明确该地区HIV/HCV合并感染者临床常见的中医证候特点,为临床初步制定HIV/HCV合并感染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奠定基础。  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出有关艾滋病、丙肝、艾滋病合并丙肝感染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文献研究结合专家论证制定《HIV/HCV中医证候临床调
学位
研究目的: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艾滋病的关键,证候理论指导着中医的临床,证候分类方法在中医治疗临床疾病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医证候理论和证候分类的科学基础近年来并未取得明显进展,究其根本可能是仍然缺乏合适的方法和途径,代谢组学技术为中医证候标准化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基于此,本研究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探讨不同证候代谢轮廓差异,寻求差异代谢物中的相同点,为中医“异病同治”理论提供临床研究的科学依据
学位
目的:通过研究EGFR、EML4-ALK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根据辨证分型,指导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基因检测,为中医药结合靶向治疗的客观研究提供临床辨证的参考依据,期待能为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研究水平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方法:通过前期的文献检索,专家咨询和临床观察,从重要性和确定性角度筛选指标,制定中医证候调查表
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也明显的加快;高压力随着快节奏的生活而出现,各种各样的精神疾病也伴随高压力而出现。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发现:冠心病患者在长期的疾病困扰下,往往容易伴发情绪障碍,其中以焦虑、抑郁较为常见。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心理因素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冠心病与心理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有着紧密的关系。  目的:本课题主要是分析引发不稳定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影响
目的:本课题拟通过观察消溶稳斑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U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深入探讨消溶稳斑方稳定和消退冠脉易损斑块的作用机制。  方法:依据纳入标准,临床拟收集66例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抗血小板、抗凝、抗心肌缺血等)治疗及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消溶稳斑方颗粒剂
目的: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探讨清热祛湿中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和预防肥胖症提出新的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二区符合入组标准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予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所入组患者在研究期间给予基础治疗即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并停用其他影响肠道菌群失调的药物。试验组运用中药颗粒剂干预;对照组选用包装、质量、味道、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