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168例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OSAHS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初步探讨其可能性高风险中医证候及分布特点,为中医药防治及临床选方用药提供基础。
方法:收集2017年01月至2019年0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病例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患者168例。运用课题组前期文献调研及“德尔菲(Delphi )评价法”结合专家咨询拟定的《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OSAHS患者病例报告表及中医证候调查表》(见附录1),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监测指标及四诊信息,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对收集到的四诊信息进行频数分析及因子分析法,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者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本研究通过收集168例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OSAHS患者,将得到的四诊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及舌脉象进行频数分析,剔除频率<10%的症状、体征及舌脉象,得出34个有研究意义的四诊信息变量,进行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结果显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显著性<0.05,且KMO统计量为0.678)。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出9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达73.173%。研究分析9个公因子下的症状、体征及舌脉象,并结合专家意见,得出其主要证型分别为:风痰瘀阻证、痰湿中阻证、痰热蕴结证、气虚络瘀证。每例患者在9个因子中得分最高即为该患者所属证型,公因子4因所含症状体征较少,难以判别所属证型,排除所属公因子4的患者有13例,剩余155例患者中,风痰瘀阻证患者63例,占40.6%;痰湿中阻证39例,占25.2%;痰热蕴结证33例,占21.3%;气虚络瘀证20例,占12.9%。
2.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不同程度OSAHS患者各证型分布情况:四种证型在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轻度、中度及重度OSAHS三组之间比较分析,统计得出风痰阻络证均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0.003(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分析风痰阻络证在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轻度、中度及重度OSAHS三组上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轻度OSAHS与合并中度OSAHS组比较P值为0.350,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轻度OSAHS与合并重度OSAHS组比较P值为0.001(P<0.05),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中度OSAHS与合并重度OSAHS组比较P值为0.039(P<0.05)。结果显示,OSAHS是急性缺血性中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OSAHS风痰瘀阻证患者以中、重度OSAHS为主,可能提示其病情加重或预后不佳。
结论:
1.本次研究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OSAHS患者中存在着性别的差异,男性多于女性。
2.本次研究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OSAHS患者主要证型依次为:风痰瘀阻证、痰湿中阻证、痰热蕴结证、气虚络瘀证。
3.通过统计比较分析结果提示,OSAHS是急性缺血性中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风痰瘀阻证是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中、重度OSAHS患者的重要证候,可能提示其病情加重或预后不佳。
4.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OSAHS以“风、痰、瘀、火、虚”为病理特征,这既与中风和鼾眠各不相同,又具有二者的病理因素特点。
方法:收集2017年01月至2019年0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病例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患者168例。运用课题组前期文献调研及“德尔菲(Delphi )评价法”结合专家咨询拟定的《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OSAHS患者病例报告表及中医证候调查表》(见附录1),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监测指标及四诊信息,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对收集到的四诊信息进行频数分析及因子分析法,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者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本研究通过收集168例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OSAHS患者,将得到的四诊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及舌脉象进行频数分析,剔除频率<10%的症状、体征及舌脉象,得出34个有研究意义的四诊信息变量,进行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结果显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显著性<0.05,且KMO统计量为0.678)。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出9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达73.173%。研究分析9个公因子下的症状、体征及舌脉象,并结合专家意见,得出其主要证型分别为:风痰瘀阻证、痰湿中阻证、痰热蕴结证、气虚络瘀证。每例患者在9个因子中得分最高即为该患者所属证型,公因子4因所含症状体征较少,难以判别所属证型,排除所属公因子4的患者有13例,剩余155例患者中,风痰瘀阻证患者63例,占40.6%;痰湿中阻证39例,占25.2%;痰热蕴结证33例,占21.3%;气虚络瘀证20例,占12.9%。
2.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不同程度OSAHS患者各证型分布情况:四种证型在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轻度、中度及重度OSAHS三组之间比较分析,统计得出风痰阻络证均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0.003(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分析风痰阻络证在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轻度、中度及重度OSAHS三组上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轻度OSAHS与合并中度OSAHS组比较P值为0.350,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轻度OSAHS与合并重度OSAHS组比较P值为0.001(P<0.05),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中度OSAHS与合并重度OSAHS组比较P值为0.039(P<0.05)。结果显示,OSAHS是急性缺血性中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OSAHS风痰瘀阻证患者以中、重度OSAHS为主,可能提示其病情加重或预后不佳。
结论:
1.本次研究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OSAHS患者中存在着性别的差异,男性多于女性。
2.本次研究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OSAHS患者主要证型依次为:风痰瘀阻证、痰湿中阻证、痰热蕴结证、气虚络瘀证。
3.通过统计比较分析结果提示,OSAHS是急性缺血性中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风痰瘀阻证是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中、重度OSAHS患者的重要证候,可能提示其病情加重或预后不佳。
4.中青年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OSAHS以“风、痰、瘀、火、虚”为病理特征,这既与中风和鼾眠各不相同,又具有二者的病理因素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