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母语者习得汉语正反问句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hao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现代汉语特有的疑问句式,正反问句在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对于母语为日语的汉语学习者来说,由于日语疑问句式中没有可以完全对应这种正反问句的结构形式,因此形式多样,用法灵活,功能丰富的正反问句,很容易让学习者产生畏难心理,导致在实际应用中采取回避策略。学习者在使用正反问句时具有明显的偏向性,句型运用单一化,扩展能力极为有限,习得状况分布极不均衡。本文通过对基础语料的量性分析,考察母语为日语的汉语学习者正反问句的习得现状,运用偏误分析理论、中介语理论及认知理论等二语习得相关理论分析偏误成因,结合汉语正反问句本体研究与汉日疑问表达方式对比研究的成果,探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帮助学习者正确掌握目的语规则,抑制母语的负迁移,减少偏误现象的发生,熟练运用汉语正反问句,力图对汉语正反问句的教学研究有所推进。
其他文献
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全球汉语热的影响,商务汉语逐渐在外企公司成为重要的交际语言,越来越多的外国商务人士对学习商务汉语感兴趣。商务汉语教材是商务汉语教学
本文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为考察对象,通过语料库检索和调查问卷两种方式搜集语料,甄别留学生出现的偏误,并把这些偏误进行系统分类,寻找学生出现这些偏误的原因,最后针对这些偏误提
晚清时期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展的重要阶段,语言体现明显的过渡性,既保留近代汉语的语言痕迹,又显示出了现代汉语的发展趋势。词汇是语言的活化石,这一时期词汇更具特色,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与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可以说一切语言现象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都有着与时俱进的特质。那么,如果有哪一种语言现象恰恰与
本文以普通话双音节复合动词正反问句作为选题,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我们的描写分析,对普通话正反问句中动词为双音节复合动词时存在的27种格式做了细致的描写,并将《汉语动
本文试图运用语言接触理论,从语序、格标记、动词的常见语法范畴等多个层面对五屯话的格和体、态、式予以描写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与五屯周边的汉语方言、安多藏语及其
称谓语作为会话发起的言语标记之一和反映人们社交关系的“晴雨表”,一直受到了语言学家的重视,成为语用学、社会语言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迄今为止,中外学者深入探讨了称谓的定
本文以泰国华文成语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社会语言学及现代汉语词汇理论相关知识及已有研究成果,通过建立真实文本语料库对华文成语共时与历时相结合,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结合,
“主题数学动画”,是一批使用数学专业软件绘制的复杂数学图形,在图形绘制程序中设定某个参数取值是逐帧变化的(这个参数称作帧变量),于是图形中的相应元素在各幅画面上的位
现代汉语叹词在日常交际、文艺戏剧作品中是不可缺少的。其灵活多变的特性极大的增加了语言的美感,也使得其在语言中的作用不可被其他词类替代。但正是它的多变使得留学生在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