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乏理论指导是我国税收征管改革面临的问题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改革的深化和制度的创新。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出发,揭示了税收征管中存在的各种不对称信息,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目的在于尝试用信息不对称理论解决税收征管中的问题,实现税收征管的优化。 非对称信息是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从内容上看它可能是某些市场参与者的行动也可能是知识,从时间上看它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也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后。对事前隐藏信息的研究导致了逆向选择、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理论,对事后隐藏信息或隐藏行动的研究导致了道德风险理论。委托—代理关系泛指任何一种非对称交易或关系,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称为代理人,另一方称为委托人。 由于税收信息本身多样和不确定、税收法规的不确定、制度缺陷和税收征管信息化程度低的存在,使得在税收征管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大致说来,税收征管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主要存在于政府、税务机关、税务人员和纳税人之间。从国家到税务机关、从税务机关到税务人员、从税务人员到纳税人是一个委托代理链,进而信息不对称的有关理论也可以运用到税收征管中来。信息不对称引起了纳税人的逆向选择和税务人员的道德风险,影响了税制改革的进程,造成了税收低效率和税收中性原则在一定程度上的丧失。 根据税收征管中信息不对称的产生原因,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主要是从相关机制的设计、完善税收立法、提高纳税人获取税收信息的能力及加快信息化建设入手。在重塑激励机制中,从征税人和纳税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解决的是机制的设计问题,即怎样避免纳税人的逆向选择和税务人员的道德风险;完善税收立法和提高纳税人获取税收信息的能力,目的在于减少征纳双方之间关于税收法规的信息不对称,减少纳税人的无知性税收不遵从,提高纳税人的依法纳税意识;最后是加快信息化建设,包括加快税务机关的税收信息化建设和加快全社会的信息共享两方面,以减少税收征管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