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低频脉冲治疗仪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肢体疼痛患者进行穴位刺激干预,观察其疼痛日记、简易McGill疼痛问卷(SF-MPQ)、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糖尿病特异性生命质量(A-DQOL)、空腹血糖(FPG)的情况,以判断低频脉冲的治疗效果,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护理提供更有效的临床依据。方法以2016年3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入住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肢体疼痛的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与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双侧涌泉、三阴交上进行低频脉冲穴位刺激。每日一次,每次15分钟,干预两周,随访两周。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日记、SF-MPQ、TCSS、PSQI、A-DQOL、FPG情况。结果1基线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病程、合并症种类、用药情况、HbAlc、吸烟、饮酒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前两组的疼痛日记、SF-MPQ、TCSS、PSQI、A-DQOL、F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疼痛情况干预后对疼痛日记中患者"24h最大疼痛程度"、"24h疼痛持续时间"、"夜间疼痛程度"进行干预第1d、干预第7d、干预第14d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24h最大疼痛程度"、"24h疼痛持续时间"、"夜间疼痛程度"的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效应除"夜间疼痛程度"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与时间的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SF-MPQ疗效评定两组组间比较,干预后试验组SF-MPQ总分、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疼痛评分(VAS)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现在疼痛状况(P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两周后,试验组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7例,加重1例;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5例,无效21例,加重4例。两组组内比较,试验组患者SF-MPQ总分、PRI、VAS、PPI干预前后对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 TCSS评分两组组间比较,干预后试验组患者TCSS评分总分、神经症状评分和感觉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神经反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干预后试验组患者TCSS评分总分、神经症状评分和感觉功能评分与干预前评分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反射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组内干预前后各项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 PSQI指数通过干预两周并随访两周得出,试验组与对照组得分相比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评分与各自试验前评分略有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 A-DQOL干预结束后,试验组与对照组A-DQOL评分总分、满意度、影响程度、忧虑程度Ⅰ、忧虑程度Ⅱ组间比较,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组内比较总分、忧虑程度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7 FPG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FPG与干预前相比,无明显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试验组患者干预前后进行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进行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低频脉冲穴位刺激能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肢体疼痛的一般临床症状,降低24h疼痛程度及24h疼痛持续时间。2低频脉冲穴位刺激能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TCSS评分,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症状及感觉功能,缓解患者的肢体疼痛。3低频脉冲穴位刺激能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因肢体疼痛而引起睡眠质量问题。4低频脉冲穴位刺激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肢体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血糖的改善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