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号放大技术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及应用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18102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生化分析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对于生物分子简单、快速、灵敏的检测在医学诊断、食品分析等领域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是由于一些目标分子浓度太低无法直接检测,迫切需要发展信号放大技术来实现对生物分子的灵敏检测。本研究主要采用了荧光分析的方法,利用纳米粒子的金属荧光增强效应(MEF)、滚环扩增(RCA)、杂交链式反应(HCR)和核酸外切酶放大的信号放大技术以及聚集诱导发光(AIE)效应实现对生物小分子、DNA以及金属离子的高灵敏高选择性的检测。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基于银纳米粒子(AgNPs)的金属荧光增强效应,结合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构建了灵敏检测ATP的荧光传感系统。将标记荧光基团的ATP适体链固载到AgNPs的表面,通过DNA杂交互补,将标记有猝灭基团的互补链与适体结合,从而实现荧光共振能量转移。靶分子ATP与适体特异性结合后,荧光基团与猝灭基团分离,同时荧光基团与AgNPs表面的距离减小,银纳米粒子的金属荧光增强效应使荧光信号增强,实现对ATP的检测。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且成功应用于人血清实际样品中ATP的分析。该方法适用范围广、选择性强、操作便捷,在生物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2)将滚环扩增技术和杂交链式反应放大技术相结合,通过双重信号放大,实现对靶DNA的高灵敏检测。通过靶DNA的杂交互补反应与锁扣DNA相结合,在DNA工具酶的作用下发生滚环复制放大反应,在剪切酶作用下RCA产物引发杂交链式反应,使荧光基团与猝灭基团相互靠近,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荧光信号降低,从而实现对靶DNA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检测。(3)将核酸外切酶(ExoIII)循环放大技术与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相结合,构建了灵敏的检测Hg2+的传感体系。利用T-Hg2+-T的配位作用将Hg2+嵌入到双链DNA中,在核酸外切酶的作用下,双链DNA沿3’→5’的方向逐步催化水解成单核苷酸,从而形成两段单链DNA,一段作为T-Hg2+-T的结合原料实现循环信号放大;另一段则与TPE-N3(四苯基乙烯的衍生物)标记的Substrate DNA形成三螺旋结构。通过形成三螺旋结构抑制TPE-N3的分子内旋转,产生聚集诱导发光效应,使其荧光增强,从而实现对Hg2+的检测。
其他文献
微电源的优化配置是微电网设计规划阶段的重点,是实现微电网整个生命周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基础。文中提出了以负荷支撑最大和系统总成本最低为多目标的独立微电网微电源优
<正> 人际沟通分析法是心理辅导理论之一,创立于1957年,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辅导工作中。 一 人际沟通分析法认为,人格结构是由三个不同的自我组成,即:“父母式自我”、“
本文致力于研究微结构配光材料在照明工程中的照明配光原理,通过微结构配光材料对LED灯具进行二次配光,改变LED灯具在空间内的光强分布,基于这种光强分布,根据实际照明环境的
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Long Fiber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s,LFTs)技术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稳定的发展,并已成为制备高性能工程材料的重要方法。LFT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显
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党委和政府机关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基层任务的战斗堡垒。乡镇干部处在
准确理解和控制材料的功能机理是功能材料及其部件成功研制和性能优化的技术关键之一。宽滞后NiTiNb记忆合金经受温度变化和外加载荷等复杂条件影响,会发生温度诱发或者应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智能自动化设备逐渐应用到全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在发达国家,车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己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在我国也逐渐发展了起来。近些年来,关于车道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技术由于具有高的检测灵敏度,样品前处理简单,检测无损伤性,分析速度快,检测成本低,能实现实时原位检测等
<正>目前,国内许多鸽场都用多种饲料原料进行搭配的方式调制饲料喂鸽,现介绍几种主要饲料配方以供调制时参考。配方1:稻谷占50%,玉米占20%,小麦占10%,绿豆和其他豆类占20%(供
期刊
随着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嫖宿幼女罪的存废之争再一次进入人们视线中。而就在201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答复全国人大代表有关“废除嫖宿幼女罪”的建议时明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