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商品房预售制度的推行对开发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同时,对购房人的利益也构成了威胁。商品房预售资金的监管面临着兼顾安全与市场效率的难题。对开发企业合理的预售资金监管能够在保障购房者利益的前提下,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如何确定合适的监管强度成为了预售资金监管主体要面临的现实问题。论文引入物理学中“场”的概念来进行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作用的量化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场论应用的研究,结合我国预售资金监管的现实背景与研究现状,确定了场论应用于预售资金监管研究的可行性;其次,对预售资金监管活动进行简化抽象的定性分析,从“场”的三个必备条件出发,论证了预售资金监管场的客观存在性,并给出监管场的概念;再次,依据预售资金监管场与静电场的要素对应关系,结合静电场强度模型,构建了预售资金监管强度模型,建立了监管强度与监管能力、监管环境、监管距离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因子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结合使用,给出“分析变量影响因素——建立变量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变量得分——计算监管强度”的变量计算流程;最后,应用预售资金监管强度模型研究重庆市预售资金监管主体对A开发企业的监管强度,得出重庆市预售资金监管主体的监管能力得分为5.192,重庆市预售资金监管环境得分为4.869,对A企业的监管距离得分为4.273,最终重庆市预售资金监管主体对A开发企业的监管强度得分为5.916,在C类企业的合理监管强度范围之内。论文提出的预售资金监管场以及监管强度模型,为系统地分析预售资金监管活动提供了新视角,为量化预售资金监管作用提供了新方法,为适当监管与分类监管提供了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