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比较语言学史探索:17-18世纪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cn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是自选项目“重建西方近代语言学史”的子课题之一。历史比较语言学是欧洲学界素来引以为的自豪,然而对其学术史缺乏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对18世纪末以前的沿革,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筚路蓝缕,做过一些开拓性研究。至于中国学界转述的,仍是此前西方学者的“局限式研究”,对一些新成果迟迟未能吸收。学术史研究需要大量文献,在纸质文本时代难免存在若干盲点和误区,甚至扭曲学术史。就印欧语系的发现和比较方法论的创立而言,囿于当时知识,先后受“德国民族主义”“英美民族主义”的驱动,误解尤为严重。坎农(1958,1990)、霍凯特(1964)、罗宾斯(1967,1987)等尚未认识到,只有查阅了威廉·琼斯(1786)之前语言比较的主要论著,在对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大体了解的基础上,才能给琼斯演讲中的“相似-同源讲辞”以合适的定位。本专题首先对以往史家的比较语言学史论述加以梳理和剖析。其次,基于文献钩稽和参考已有成果,钩稽琼斯之前(18世纪末)语言历史比较的总体面貌,重点阐述以伯克斯洪为代表的荷兰学派所创立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的过程及其价值。然后,基于琼斯演讲(1784-1794)中的相关内容,揭示称其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不符合史实。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最早创立印欧语系假说(斯基泰假说,包括梵语)和比较方法论的是荷兰伯克斯洪(1647,1654);最早提出日耳曼音变定律的是荷兰凯特(1723);最早实地调研阿尔泰语、芬兰-乌戈尔语的是荷兰威特森(1692)、瑞典斯塔伦贝尔(1730)以及匈牙利沙伊诺维奇(1770);最早提出闪米特语族雏形的是德国莱布尼茨(1710),最早提出其谱系树模式的是荷兰斯库尔腾(1706-1738)。最早推测马达加斯加、东印度群岛和科科斯群岛诸语同源的是荷兰雷兰德(1708)。开启非洲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的是法国普罗亚特(1776);开启南美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是意大利杰里伊(1782);开启北美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是美国爱德华兹(1787)。2.《三周年演讲》(1786)是一位东方学家关于亚洲人种和民族的演讲,语言只是其研究工具之一。其中第10节(5句话)提及“相似-同源”(其他演讲中也有语言关系的论述),琼斯既未标榜此为首创,也未做过历史比较的任何实践,其讲辞依托的是此前的语言比较和梵文研究成果。通过文献核查可见:凡琼斯周年演讲(11次)中大体说对了的(如印欧语、芬兰-乌戈尔语等),都是前人已经提出的;凡琼斯周年演讲中大体说错了的(如藏语和汉语关系等),都是他臆想的,即前人尚未进一步研究的。由此考定:(1)不管对错与否,琼斯的这些说法一定参考了前人论著,尽管未列参考文献;(2)琼斯对语言比较并无具体实践,只是基于所见资料加上一些主观化理解,包括误解、曲解;(3)琼斯在语言比较理论方法上无任何原创性建树。3.采取鸟瞰式俯视,语言历史比较萌芽于威尔士(坎布伦西斯1194)、西班牙(罗德里库斯1243)、意大利(但丁 1305)和荷兰(阿格里科拉1479),经过早期探索,进入第二阶段词语和谐说(杰勒纽斯1537)。再进入第三阶段成熟期(本体论、方法论和音变定律),形成了语言历史比较的荷兰学派,尤其是伯克斯洪(1647,1654)创立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凯特(1723)发现了日耳曼历史音变定律。第四阶段即19世纪的德国学派,只是在研究规模上的拓展化和过程上的精细化,在理论方法上没有重大的原创性建树。4.语言历史比较的崛起,主要在于日耳曼(凯尔特)等民族意识的觉醒及寻根意识。在发现塔西陀(55-120)和帕特尔库鲁斯(约前19-后31)的论著后,当他们第一次读到其伟大领袖阿尔米纽斯(前18-后21)的事迹时,对自己的祖先越发敬重,更加热爱其本族语。他们要知道其祖先来自哪里,于是根据语言证据,参照历史和考古,推定其祖先来自黑海的斯基泰故乡。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方法的成熟,并非像通常臆想的那样,基于大航海时代的语言大发现,更非18世纪后期多种词汇集的编撰或梵语的发现,而是源于欧洲学术发展的内在趋势,即文艺复兴前后的人文主义兴起,对古老欧洲民族文化(日耳曼/凯尔特)的重现发现。5.由于琼斯将语言关系置于《圣经》框架内,而符合当时一些学者的信念(先入为主),19世纪中期的三位英国学者(缪勒1851;匿名1866;法勒1869)为反对德国学者垄断历史比较而鼓吹琼斯的成就(三人成虎),再加上德国语言学史家(本费1869)的自吹自擂与对荷兰学者的诋毁(光环效应),以至于20世纪的一些学者将“历史比较语言学奠基人琼斯”奉为定论,并且反复夸大(从众效应),从而掩盖了荷兰学派的巨大成就,扭曲了西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进程(定势效应)。然而,学术史就是学术史!凡模糊不清的务必彻底澄清,凡是非颠倒的务必正本清源。关键在于,研究学术史要克服主观信念(盲从陈说,排斥新论),坚持基于客观史实(依据新发现资料修正陈说)。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首次全面系统梳理了 18世纪末之前的欧洲比较语言学学术史,揭示了其形成、发展和成熟过程,重点阐述了荷兰学派(伯克斯洪),为重建西方近代语言学史打下了基础。本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于,可以推进语言学史、语言学理论方法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自从2003年,Belle实验合作组第一次在实验上发现了X(3872)的奇特态之后,随着高能物理实验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含隐粲(cc)和隐底偶素(bb)的强子态被发现,比如:X(3915)、Y(4260)、Z(3930)、Zb(10610)、Zb(10650)等XYZ粒子。理论上四夸克态是这些XYZ粒子的一种可能解释。其实在1997年D.V.Petrov和M.Polyakov就提出了可能存在
随机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入、输出和扰动有随机因素,或者系统本身有一些不确定性.众所周知,随机系统在科学、经济、物理、控制等领域具有广泛地应用.世界上许多学者都致力于研究随机系统的各种性质.特别地,稳定性和控制理论一直是有趣和重要的课题,因为他们能够描述随机系统的显著特征.切换系统作为一类混合系统,由一系列的子系统和控制系统间交换的交换信号构成.另一方面,在实际系统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扰动,这意味着随机模
人体的基因组始终暴露在内源及外源的各种DNA损伤因子下,而这些DNA损伤因子很有可能导致DNA损伤。DNA损伤如果不被有效修复,将会影响DNA复制、转录及染色体结构,甚至导致机体产生多种疾病,如癌症。为了修复DNA损伤,人体进化出了DNA损伤修复系统以应对各种DNA损伤试剂的威胁。碱基切除修复作为人体最为重要的DNA损伤修复系统之一,在修复烷基化、氧化、AP位点及单链断裂的DNA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无碱基位点内切酶(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是哺乳动物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的多功能核酸酶,参与DNA碱基切除修复和氧化还原调控等重要的细胞生物学功能。APE1功能受损或调控紊乱是多种退行性疾病的易感因素,其特殊亚细胞定位模式与癌症的分期、预后较差相关联。细胞中存在精密的调控机制以确保APE1在正确的时空范畴行使相应的功能。本课题研究旨在发现新的
神经肽类激素是一类进化上古老的内源性活性物质,其主要受体类型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细胞膜上最大的蛋白质超家族。它们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不仅广泛参与动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各种生命活动,而且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密切相关。因此,神经肽及GPCRs可作为重要的药物靶标,其相应的研究也一直位于医学新药研发、农业杀虫剂潜在靶标探索的前沿
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二次剩余集合的加法分解,ε-调和数以及加性表示函数.具体工作如下:一、加法分解的Sarkozy猜想对于素数p,用Rp表示模p的所有二次剩余组成的集合.若存在集合A1,…,Ak且|A1|,…,|Ak|≥2,使得Rp=A1+…+Ak,则称Rp=A1+…+Ak为Rp的k-加法分解.2012年,Sarkozy[40]猜想:对充分大的素数p,都不存在Rp的2-加法分解.同时,他证明了:对
本文主要研究了几类趋化模型解的性质,包括解的整体存在性、一致有界性和渐近行为.第二章研究了一类带有非线性扩散项和奇异敏感项的抛物-抛物型趋化模型:#12其中ΩRN(N≥1)为有界光滑区域,D,S ∈C2([0,+∞))非负且满足D(u)=a0(u+1)-α,0 ≤S(u)≤b0(u+1)β,其中α<0,β ∈R.奇异敏感项φ 满足条件0<φ’(v)≤χ/vk.另外,f:R→R为光滑函数并且f(u)
氮素是一种重要的生命元素,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健康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土壤氮素矿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是关键的氮素循环过程,明确其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于认识土壤氮动态具有重要的意义。亚热带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集中了全国22.5%的人口。为了满足人们对各种农业产品的需求,近70年来,该地区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该地区气候条件具有高温多雨的特点,淋溶非
学位
涡旋声场具有螺旋式相位波前和中心相位奇点,可以“隔空”操控生物组织内的物体实现旋转和中心集聚,成为声学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由于声涡旋具有良好穿透性,且可以与超声治疗、靶向药物传输、医学成像等应用相结合,在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和信息传输等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涡旋声场及其物体操控研究主要集中在声场的形成和调控、轨道角动量传输、声辐射力和力矩分析、弹性微小粒子的捕获和操控等方面,而传统的物体
多个体系统理论是控制理论界的一个研究热点.所谓的多个体系统是按照一定的图结构耦合起来的微分方程组或差分方程组.其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一致性问题、编队控制、包含控制以及群体聚集问题等.Kuramoto模型是一类特殊的非线性多个体系统,它在物理学、生物学及工程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论文主要研究了高维的Kuramoto模型,借助于控制理论、非线性系统理论、微分方程理论和代数图论将二维空间中的Kur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