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漫长的经济发展史中,一直以农耕经济为主,基本上不存在劳资关系的矛盾和纠纷。到了近代社会,由于西风东渐,中国开始出现脱离了农耕的产业工人,与资本家的斗争也随之出现。但这只是零星的,是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为目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劳动纠纷。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不仅仅带来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也引发了社会利益结构的重新调整。资方与劳方的矛盾越来越频繁地出现社会生活中,与每一个的人的切身利益相关。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结构的变迁,既带来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也引发了社会利益结构的重新调整。近年来,伴随《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相继实施,暴露出部分企业用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规范情形,随着劳动者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导致社会劳资矛盾大量爆发并转化为诉讼纠纷。当前劳资纠纷群体性事件频发,现实中处理起来也是困难重重。正是由于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劳资关系的结构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发生剧烈变化,期间劳资冲突频繁爆发,这些冲突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后果,不仅抑制了社会的消费需求而且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劳资关系的现状、困境、成因及对策,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拟从现阶段我国劳资关系的困境,我国现阶段劳资关系困境原因分析以及规范劳资关系的对策等方面入手,以期对中国劳资关系的改善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