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质谱流式技术构建HBV相关性肝细胞癌的免疫图谱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200902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质谱流式技术构建HBV相关性肝细胞癌的免疫景观,为研究HBV相关性肝癌肿瘤微环境及其精准免疫治疗提供新的视角。方法:(1)收集2018-2019年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患者样本进行组织RNA提取并测序,通过ssGSEA分析和体细胞突变分析对HBV相关性肝癌进行免疫分型及突变分组。(2)对收集到的肝癌样本进行进行解离,制备成单细胞悬液,并通过质谱流式技术对肝癌组织进行28种免疫细胞相关标志物的蛋白组学检测。结果:(1)对质谱流式细胞技术研究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实验流程进行优化,成功建立了描绘HBV相关性肝癌的免疫微环境的系统,为研究HBV相关性肝癌发病机制及其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见解。(2)利用质谱流式技术描绘HBV相关性肝癌和非病毒相关肝癌的免疫微环境,发现HBV相关性肝癌与非病毒相关肝癌之间的免疫微环境具有一定的差异,HBV相关性肝癌中富集CD4+TEM和Th17细胞。(3)通过ssGSEA分析分为不同免疫状态分组,发现HBV相关性肝癌与非病毒相关肝癌之间的免疫环境差异主要体现在CD8+T细胞、Treg细胞、辅助性T细胞(Th)的活性上,并发现在高免疫组中PD-1和PD-L1的表达显著高于低免疫组。随后使用质谱流式技术进一步阐明其免疫细胞亚群的组成,HBV相关性肝癌高免疫浸润组中主要CD8+T细胞、B细胞和CD4+T细胞为主,低免疫浸润组则以先天免疫细胞为主,如DC细胞和NK细胞。此外,在HBV相关性肝癌中存在着一群CD4+Treg细胞。(4)首次描绘了TP53突变状态影响下的HBV相关性肝癌中的免疫图谱。结果发现,对于TP53未突变组,TP53突变下的HBV相关性肝癌富集初始性CD8+T细胞和记忆性CD4+T细胞。结论:(1)成功建立了利用质谱流式技术检测肿瘤组织细胞亚群的技术系统。(2)HBV相关性肝癌中富集CD4+TEM和Th17细胞。(3)在HBV相关性肝癌高免疫浸润组中主要B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为主,低免疫浸润组则以先天免疫细胞为主,如DC细胞和NK细胞。(4)首次描绘了TP53突变状态影响下的HBV相关性肝癌中的免疫图谱。
其他文献
目的用唾液酸化的路易斯寡糖-X(Sialvl lewis-X,sLeX)标记的超微顺磁性纳米氧化铁颗粒(Ultrasmall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USPIO)制成的光热诊疗剂USPIO-PEG-sLeX,探究其在裸鼠体内外的毒性大小、在体外的光热转化效果以及体内磁共振成像的研究。方法(1)培养和传代人鼻咽癌细胞株SUNE1-亚株5-8F细胞。(2)采用CCK8
目的:建立并改良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大鼠脑内海马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研究PTZ致痫大鼠脑内海马组织中谷氨酸(GLU)及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变化。方法:通过PTZ皮下注射SD大鼠进行癫痫动物造模,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癫痫组(皮下注射PTZ),样品经甲醇及乙腈处理后,采用Red Classical AQ-C18色谱柱(250*4.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帕金森病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可归因于遗传、衰老、感染、环境毒素等之间的复杂交互作用。线粒体损伤、自噬、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等有关的信号通路失调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而这些都与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这一病理改变紧密联系,但其间的具体机制仍有待探讨。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完全阻止帕金森病的进展,通过药物治疗或深部电刺激以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是多数患者的最佳选择。与
研究背景:原发性肝癌(Primary lever cancer,PLC,简称肝癌)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肝癌的死亡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2位。肝癌起病隐匿,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中医药治疗肝癌疗效特独,是我国防治肝癌的特色,也是我国肝癌多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蛭岩消积方是我们课题组治疗肝胆湿热型肝癌的方剂,在临床上有6年余的应用历史。目前该方在临床
目的探索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合并骨髓炎的糖尿病足创面巨噬细胞极化。方法1.观察创面愈合的临床特点及创面愈合过程的分期:(1)炎症期(术前):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后至临床观察到创面无明显坏死组织、充血、水肿和炎性分泌物的时间为炎症期;(2)增殖期(术后1个月):指临床首次观察到肉芽组织呈颗粒状生长至创面边缘上皮细胞向创面中心爬行完全覆盖创面的时间;(3)重塑期:创面边缘上皮细胞完全覆盖创面至创面愈合组织呈
研究背景:前列腺癌的ADT(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雄激素剥夺治疗)治疗能诱导PCa(prostate cancer,前列腺癌)细胞由雄激素敏感型进展为去势抵抗型。糖代谢水平升高是肿瘤细胞在进展过程中发生代谢编程的重要特征。根据“Warburg效应”,肿瘤的代谢水平比周围正常组织显著升高,能量提供依赖于有氧糖酵解。降低前列腺癌的糖酵解水平,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背景:鼻咽癌(NPC)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中国南方地区,恶性程度高,早期可出现淋巴结转移。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NPC的早期诊断率和局部控制率得到了极大提高,但仍有20-30%的患者,尤其是晚期病人发生远处转移和或局部复发[1]。因此早期诊断,找到能够有效预测其复发和死亡风险的标志物非常重要。有研究表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2(ERCC2)的基因中的Lys7
目的:探究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的肺转移瘤患者其术后1、3、5年生存率以及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本研究共收集了2012年08月至2019年03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诊断为肺转移瘤并接受了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结果:全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目前我院肺转移瘤患者行肺转移瘤切除术后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9%、63%、35.9%;总体的中位生存期为:45个月;其中,术后1
目的:了解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凝血参数的动态变化情况,探讨凝血功能与脓毒症相关AK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6月-2019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诊治的脓毒症相关AK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为期28天的临床随访,动态记录凝血指标的变化,根据患者的临床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存活者根据肾脏预后分为肾
研究背景及目的:肺部真菌感染者,特别是表现为肺孤立性结节、肿块的肺部真菌感染者难以与肺癌患者相鉴别,易误诊为肺癌,临床上常利用同时显示病灶形态和功能代谢水平的18F-FDG PET/CT检查来辅助鉴别诊断。本文旨在总结肺部真菌感染18F-FDG PET/CT的表现,并比较真菌肺部受累及肺癌两组18F-FDG PET/CT及临床特点,探讨其在肺部真菌感染与肺癌中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