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n19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传于冀中平原的冀中笙管乐,即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沧州、定州一线以北近30个县市的鼓吹乐品种,民间俗称“音乐会”。这种艺术组织并不是指现代流行音乐团体,而是流传于几百年前当地的一种传统音乐文化,并多以当地村名加音乐会的形式而命名。这种传统音乐形式因乐队演奏中多用管和笙,又被称之为“笙管乐”。音乐会的产生与发展,取决于一个艺术组织参与礼俗仪式的性质以及在这些礼俗仪式中演奏曲目的风格品次。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正是在这样背景下产生的传统音乐文化,其礼俗仪式以丧葬、祭拜药王、春节祈福为主,形式固定且经久不息、少有改变。随着本世纪以来,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与保护,传统仪式音乐的分析也成为了国内外学者重点研究的对象。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属于冀中笙管乐的文化范畴,具有浓郁的地方与仪式音乐色彩,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传承历史。圈头村“音乐会”从一个默默传承的音乐组织到2008年成功申请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一个拥有十余个老龄参与者的群众团体,发展成目前拥有八十多人的年轻化组织。这些都与圈头村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历史环境有着一定的关系。圈头村周边村落也有诸多类似的“音乐会”组织,可随着当地文化环境的变化,多数已经老龄化且无人继承,甚至部分会社已经夭折。而像圈头村音乐会这样,发展趋势逐日向上者已不多见。笔者于2015年至2016年期间四次对其进行田野调查,并通过整理有关民族音乐学的研究理论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节为绪论,解释了对圈头村“音乐会”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对冀中笙管乐及圈头村“音乐会”的研究现状、田野调查的具体时间和内容及选题过程中的创新点。第二章对圈头村“音乐会”具体的生存环境、组织内部结构、乐曲的分类及具体的音乐形态特征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三章详细介绍了圈头村“音乐会”在“巡香”活动和药王庙会活动中具体的仪式进程及仪式活动中所涉及到的民间信仰文化。第四章分析仪式音乐存在的文化价值、宗教价值及社会价值。第五章介绍了圈头村“音乐会”现在的传承发展现状以及传承人现状。根据国家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对近几年圈头村“音乐会”的传承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最后,通过前五章节的概述总结结论,对圈头村“音乐会”所具有的文化性、艺术性、社会性等进行一个活态的、整体性的理论梳理。
其他文献
<正>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是结合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在大学校园课堂采用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或
大数据与云计算是信息技术领域最新成果,对房地产估价数据库的建设有重大应用价值。信息化是房地产估价机构提高服务水平的一个绝佳途径,房地产估价的行业特点也使其具备了信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经孟鲁司特钠联合舒利迭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支气管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各50例,对照组经舒利迭治疗,观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治疗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