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黑河流域为主,旨在了解该地域土壤中放线菌的分布规律及多样性。实验从黑河流域采集五个土样,按照土壤类型的不同分为三大类:原生盐碱土、次生盐碱土和农田土。经分离、纯化和保藏等,初步筛选出342株放线菌菌株,通过形态学最终确定为245株放线菌。总计包括包括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假诺卡氏菌属(Pseudonocardia)、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诺卡氏菌属(Nocardia)、草孢菌属(Herbidospora)、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短链孢菌属(Catellatospora)、假孢囊菌属(Pseudosporangium)、小四孢菌属(Microtetraspora)和原小单孢菌属(Promicromonospora)共十属放线菌属;优势菌属为链霉菌属,它在整个放线菌菌株中所占有的比例高达75.1﹪,该属的放线菌类群共包括十三个,分别为白孢类群(Albosporus)、黄色类群(Flavus)、粉红孢类群(Roseosporus)、青色类群(Glaucus)、淡紫灰类群(Lavendulae)、金色类群(Aureus)、球孢类群(Globisporus)、烬灰类群(Cinereus)、灰褐类群(Griseofuscus)、灰红紫类群(Griseorubroviolaceus)、轮生类群(Verticillatus)、绿色类群(Viridis)和蓝色类群(Cyaneus)等;5个盐碱土壤样品的理化性质及其土壤酶活与放线菌群的分布进行简单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的理化性质各因素对放线菌中链霉菌总数和假诺卡氏菌属的影响最大,土壤p H值对菌株各指标多样性的综合影响力最大。放线菌在生态类别各异的土壤中它的总数、种属也各不相同,其菌株数的多样性为农田土>原生土>次生土;链霉菌属数量多样性为农田土>次生土>原生土;非链霉菌属多样性为次生土>原生土>农田土。5个不同采样点分离到的菌株数最多的为高台县罗城村6-2号土样,最少的为高台县罗城村6号土样。5个不同采样点得到属数最多的为高台县黑泉村5-2号土样,分离出的属数最少的为高台县罗城村6号土样;五种不同培养基中得到菌株个数最多的为高氏1号,得到菌株个数最少的为改良脯氨酸;分离出的链霉菌属菌株个数最多的也为高氏1号,最少也为改良脯氨酸;筛选得到的稀有放线菌个数最多的是改良脯氨酸,最少是甘油-门冬酰胺培养基。选取20株在土样中生长分布、表观特殊形态以及有无产生色素的优势菌株,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指标的鉴定,结果为:菌株XA07111、XA62230、XA05105、XC62301、XA62317、XC62307、XE62317、XA62301、XE62327、XE62233、XA62302、XC62312、XC52216、XA07112、XA07221等15株菌株既能水解淀粉也能水解纤维素;菌株XD52301、XA52103和菌株XA07112都能产生黑色素和H2S;菌株XA62230、XA05105、XD52301、XC62301、XA52112、XA62317、XC62307、XE62317、XA62301、XE62233、XC62312与XC62316共12株放线菌株既可以使牛奶发生胨化反应也可以使明胶发生液化反应。筛选菌株同时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3种细菌做了拮抗试验,菌株XA62317、XE62317和XA07112对三种细菌都有拮抗性,菌株XD52301既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同时也能抑制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对这两种细菌均有拮抗性。菌株XA62317对纤维素的水解能力最强,在分离纯化过程中,可产生丰富的红褐色色素。因此对这株菌的形态鉴定、纤维素酶活性形成以及红褐色素的稳定性展开初步的研究,形态鉴定结果为链霉菌属的球孢类群。菌株产生纤维素酶活力研究成果表明:最适产酶活力p H值为8.5;最佳氮源是硫酸铵,最佳碳源是乳糖,K+对酶活力的产生具有一定的阻碍能力。产红褐色素稳定性研究结果为:产色素最适p H值为9;温度为80℃时色素溶液稳定性最高;自然光对色素的产生具有增强的能力,紫外光抑制明显;金属离子Fe2+对菌株色素的产生具有较强的增色能力,其他金属离子对色素的产都有一定的减弱能力。